◎ 在阅读中看见“家”的意义:从小木屋到“家”,母亲和孩子共同努力着
“家”是什么?为什么家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单位?在母亲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废弃空冷的小木屋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温暖明亮的家。《森林中的家》用一个共度时艰的家庭故事,让读者重新看见“家”的存在与它的意义。
◎ 《纽约时报》畅销童书作者历时7年创作:向经历艰难时代的人们致敬
艾丽莎·惠勒处女作童书《枫树婆婆的种子》成功登陆《纽约时报》畅销童书榜。为J.R.R.托尔金的传记图画书《托尔金的龙》绘制插图,纽伯瑞获奖儿童文学作品绘制插图。
在莫里斯·桑达克基金会赞助下进行插画研习,第二部自写自画的绘本《森林中的家》获《纽约时报书评》专题推荐,《书单》《出版人周刊》《学校图书馆杂志》《柯克斯评论》《号角图书》等媒体盛赞。
“尽管经历了种种困难,这个建立在爱和决心上的家庭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蓬勃发展。这本书会引起那些喜欢阅读在逆境中生存的读者的共鸣……"
——《学校图书馆杂志》
◎ 充满爱的生命教育课:讲述寡母和8个孩子如何重建家与生活
作者记录了祖母的童年故事,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许多工人失业、家庭流离失所,六岁的马弗尔也失去了爸爸和旧家,母亲带着她和7个兄弟姐妹流落森林,在一间废弃的木屋里,他们努力开始重建生活,从故事中总能发现家人们积极生活的细节:
夏天,在屋外种下旧家带来的种子,探索家附近的树林,采摘蓝莓和覆盆子;
秋天,帮妈妈干家务活,砍柴、除草、择菜、洗衣服、晒衣服、扫地,去商店买东西;
冬天,缩在炉子旁认字、读《柳林风声》,吃哥哥打猎来的大餐,然后紧挨着入睡;
春天,去邻居家的农场交换食物,在回家路上指认花的名字……
◎ 学习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面对死亡与艰辛,孩童的悲欢与大人相通
当六岁的马弗尔,失去了爸爸和家,她跟着母亲和兄弟姐妹走入森林:
在森林深处,我们找到了一间小木屋,它全身裹着柏油纸,看起来又冷,又黑,又空,就像我心里的感觉。
当冬天过去,春天到来,马弗尔和姐姐从领居的农场换回了食物:
到家了,我见到了哥哥、弟弟、妹妹和妈妈。我们的小木屋还是全身裹着柏油纸,但它看起来不一样了:温暖,明亮,充满爱,就像我心里的感觉。
悲伤时,孩子是否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内心的感觉?《森林中的家》是一个示范,向孩子们展示,也许可以通过描述具体的环境变化,来描述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让悲伤可以言喻。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