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俯仰之间
0.00     定价 ¥ 12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8163140
  • 作      者:
    孔海珠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继《聚散之间》《沉浮之间》后的第三本文史类散文集、所载都是上海文坛旧事,栏目包括:云迷故人、旧闻上海、红色记忆、爬梳偶得、作品本事。研究的方面大体有个体研究、群体研究、时段研究、地域研究、文献研究、版本研究。作者有热情、有积累,掌握不少第一手资料。本书文学性、史料性皆具,厚积薄发,不是当事者的儿女没法写,不是当事者的女儿写不出。

展开
作者简介

孔海珠,浙江桐乡乌镇人。1942年生于江苏东台。1961年毕业于上海新闻出版学校。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会员,孔另境纪念馆名誉馆长。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史、左翼文学研究。作品有《茅盾和儿童文学》《痛别鲁迅》《聚散之间》《沉浮之间》《左翼·上海(1934—1936)》《霜重色愈浓·孔另境》《于伶传论》《“文总”与左翼文化运动》等二十余种。


展开
目录

书香门第气象新 

——序《俯仰之间——上海文坛红色记忆》 李伦新 

一 云迷故人 

柔石的故事 

凝望父亲孔另境的革命足迹 

15 

文化老人百岁传奇 

——记夏征农 

29 

敬忆王元化先生 

38 

于伶“孤岛”掇影 

44 

于伶东江历险记 

51 

王会悟:中共一大的见证者 

59 

石西民:文化人的庇护者 

93 

我所知道的沈泽民烈士 

101 

池菊庄烈士传奇 

123 

二 旧闻上海 

鲁迅原葬地拜谒记 

137

俯仰之间——上海文坛红色记忆 

于伶《无名氏》的触电风波 

151 

我的父亲与鲁迅先生 

164 

陈处泰,为华克之刺汪案而牺牲 

174 

黄宗江为于伶撰写墓志铭 

188 

郑正秋与左翼电影 

192 

抗战戏剧部队之一翼 

——上海“孤岛”时期的戏剧 

196 

孔另境在虹口 

209 

1930 上海:《子夜》写作中的茅盾 

214 

三 红色记忆 

作家与示威游行 

225 

周扬和“新文委”的建立 

236 

“社联”和《社联盟报》 

246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 

259 

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和《文报》 

272 

于伶的左翼戏剧生涯 

285 

伊罗生主编《中国论坛》的变故 

——从共产国际揭密的档案说起 

297 

远东国际反战会议在上海召开始末 

309 

一份左翼剧联档案背后的秘辛 

343 

关于鲁迅、茅盾选编《草鞋脚》文献 

355 

永不磨灭的一座洪炉 

——上海大学毕业证书的故事 

363

四 爬梳偶得 

周文与茅盾 

——从新发现的周文早年书信说起 

375 

《文报》的发现 

——一个传奇故事 

389 

杨绛老人回答胡木英代孔海珠的问话 

393 

于伶笔名考略 

401 

他,是一位激励民族斗志的号手 

——写在于伶百年诞辰纪念日 

405 

于伶当年聆听名人演讲 

415 

田汉在上海断片 

430 

一个知识分子的喜悦 

——上海解放的那一天 

438 

五 作品本事 

《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书系·策划人语 

445 

《茅盾的早年生活》新版后记 

448 

《霜重色愈浓·孔另境》后记 

455 

《于伶传论》后记 

459 

《鲁迅——最后的告别》新版后记 

463 

《孔另境先生诞辰 110 周年纪念文集》后记 

469 

《茅盾晚年谈话录》后记 

473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于伶卷》编后记 

476 

《“文总”与左翼文化运动》前言 

480

俯仰之间——上海文坛红色记忆 

六 谈谈我自己 

秋天的感恩 

——我的左翼文化研究 

485 

父辈文化的传承 

——孔家姐妹(海珠、明珠)谈创作之路 

492 

父亲纪念馆开馆感言 

498 

我和父亲 

——看病的事 

501 

后 记 

50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