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于1973年1月1日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分别代表着环境保护事业在世界和中国的萌芽。面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及管理人
才的培养也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南开大学于1973年成立了环境保护教研室,1983年又成立了我国综合性高校中首个环境科学系。2001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位列我国首批4个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并于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南开大学环境学科一直注重教材建设,为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环境学科是应对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及保障生态系统安全与人体健康需求的学科,也是实验性和应用性极强的综合交叉学科。实验技能的提高在环境学科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理论问题、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环境学科发展迅速,随着环境问题的涌现与解决,其理论内涵与外延均迅速发展,目前的实验教材已无法完全满足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专业建设的需求。因此,我们在目前使用的实验讲义基础上,总结梳理环境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成果,组织编写了“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新形态系列教材”,旨在分享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经验,为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出版的“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新形态系列教材”主要包括《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和《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实验》四个分册,涵盖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环境生物学和仪器分析等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环境科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本系列教材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为目标,并将一些学科前沿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引入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中,既充分考虑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点,又体现出南开大学与时俱进、教研相长的学科特色。另外,本系列教材应用全新传媒技术,使广大学生通过手机终端即可扫码完成原理的自学以及操作流程的预习,身临其境地了解实验过程,或直接观看各实验的关键操作流程。本系列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也可用于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青年人才的继续教育,力求为缺少实验办学条件的单位提供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本系列教材首次采用了新媒体模式,参加编写的人员较多,书中若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孙红文
于南开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