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放射科护理质量管理
0.00     定价 ¥ 85.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45422
  • 作      者:
    肖书萍,郑传胜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质量管理
  20 世纪70~80 年代,我国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多由技师兼任或抽调临床科室的护士协助完成。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X 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等大型医学装备的引进和普及,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放射科开始聘用专职护士,护士队伍逐年壮大,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日益拓展。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和系统化的检查宣教、心理护理、检查前病情评估和准备、检查中配合指导、检查后观察以及健康教育。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及全国各省市放射护理学组护理同仁们不断创新、更新观念,致力于规范放射诊疗部门护理工作流程、统一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本书基于此,总结前人的经验,汲取前沿信息,完善放射诊疗部门护理质量管理等内容,为从事或准备从事放射诊疗部门专科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第一章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人员管理
  放射诊疗部门的护理工作模式、工作范畴、岗位职责、检查内容、考核标准与临床科室不同,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护理人力配置、管理制度、理论和操作规范、培训制度及考核机制,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学习要求
  熟悉:相关医疗护理法律法规、规范及管理制度;放射诊疗部门各检查室护士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理解: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要求,岗位培训内容及方法,放射诊疗部门绩效管理原则及方法。
  第一节 人员配置及岗位设置
  一、概述
  护理人员岗位设置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科学护理人员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放射诊疗部门的护理岗位多,涉及知识面广泛,工作范畴、工作模式、岗位职责、护理人力分配与临床护理均有不同。相关人员需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基础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 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并且在进行专业技能、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后,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书,定期进行放射科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辐射剂量检测,方可从事放射诊疗部门护理工作。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工作涉及全院患者,具有病种复杂、检查项目多、各检查室相对分散、护士工作独立性强等特点。合理的岗位和人员配置可使患者快速、准确、有序地完成放射科各种检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和检查体验,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的目的。__
  二、护理人员配置
  (一)配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 号)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8 小时。结合各医院实际情况,如CT/MRI 数量,每日检查量、增强检查数量,机器满负荷运转等,根据护士结构比例、所需班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一般CT 检查每台设备配备2 ~ 2.5 名护士;MRI 检查每台设备配备1 ~ 1.5 名护士;X 线特殊检查(胃肠检查室)每台设备配备1 名护士;核医学检查每台设备配备1 ~ 2 名护士;根据需求配置夜班护士。
  (二)护理队伍梯队结构
  放射护理队伍人才梯队的建设应根据放射科各检查室岗位职责、操作要求、风险程度,合理调整护理队伍年龄结构、能级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梯队结构应为老、中、青和高、中、初级护士呈橄榄形结构,优化人才组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应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兼顾“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培养同步进行,为科室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三)护士素质要求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纷繁复杂。因此,护士应具有相应的素质才能从容应对高强度、快节奏、专科性强的护理工作。
  1. 良好的道德素质 应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无私奉献、换位思考、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及救死扶伤精神。
  2. 良好的形象素质 放射科是医院窗口服务单位,放射诊疗部门护士的形象代表整个医院的形象。着装、仪表应大方得体,对患者温暖同情、语言恰当,提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
  3. 良好的心理素质 放射诊疗部门较普通病房繁杂,存在患者流量大、候诊时间长、患者对检查感到紧张恐惧(受其认知程度的影响)等情况。因此,必须以“患者为中心”,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4.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护士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护士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5. 具有风险管理能力 必须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对拟使用对比剂的患者要告知适应证、禁忌证、目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检查前由患者或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避免引发纠纷。对危重症患者,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时间,以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引发纠纷。
  (四)专业能力要求
  1. 专业知识全面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放射专科护理的飞速发展,放射诊疗部门的护士不但要掌握各种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和CT、MRI、核医学、X 线特殊检查的护理配合,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影像学、解剖学、健康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关经验,时刻把安全意识放在工作的首位,确保放射诊疗部门的护理工作安全,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
  2. 较强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放射诊疗部门的各检查室相对独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保证抢救设施、药物齐全,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放射科的患者流动大、病情复杂,常有急危重患者检查,护士应具备较强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能力,及时有效挽救患者生命,确保患者安全、快速、高效完成放射科的各项检查。
  3. 具有学习进取和创新能力 放射诊疗部门护士知识结构与临床护士不同,由于护理院校缺乏放射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平时工作中需不断学习和开展护理科研,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持续更新护理知识和精进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岗位配置
  (一)设置岗位
  依据放射诊疗部门设备分布、实际工作量设置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如护士长、各区域(CT、MRI、核医学)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根据放射科护理工作的性质、规模、功能、任务和发展趋势编配人员,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服务宗旨,确保各项检查的顺利完成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1. 医院有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及应急调配方案。
  2.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型医疗抢救等突发事件,科室应立即向护理部报告。
  3. 报告程序
  (1)正常上班时间: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分管院长。
  (2)夜班、节假日: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总护士长→总值班→护理部主任→分管院长。
  (3)特别紧急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上报或直接通知相关人员,或向其他科室人员请求紧急援助。
  4.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调配预案,由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工作,各科室本着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服从医院和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的调配,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5. 护理部与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应保持联络通畅。遇到紧急情况时,护理部直接与临床科室科护士长、护士长联系,合理安排应急调配小组成员及时、有效上岗,并保证提供优质的专科护理质量。
  6. 具体调配方案根据紧急事件情况、危重病例数、病情、护理人员缺编情况等因素合理配备,必要时全院护理人员参加,统一服从调配,保障紧急状态下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
  7. 护理部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护理应急小组成员进行院内院外的业务培训,提高小组成员专科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应急反应能力。
  8. 应急小组成员接到应急通知应及时根据指令参与应急工作,凡接到应急通知不能及时到岗者,将追究个人责任,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及医院年度考核,情节严重者根据医院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置。
  9. 在紧急状态下,暂停正常休息时间,休假人员24 小时待命。
  (陈冬萍 张久霞)
  第二节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一、概述
  医学影像学近30 年发展迅速,成像设备和软件日益更新,由最初单一的X 线检查发展成涵盖X 线成像、CT、MRI、核医学、介入放射等多个亚专科,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制定合适的岗位职责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人员的科学配置,提高内部竞争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由于放射诊疗部门工作区域不断扩展,护理工作作为放射科诊疗的重要环节,护士应根据各个工作区的检查项目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本节主要介绍放射科护士长,CT、MRI、X 线检查、核医学科责任护士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二、岗 位 职 责
  (一)护士长岗位职责
  根据医院的护理工作目标、质量标准、工作计划,结合本专科情况,制定岗位目标及专科护理计划,组织实施护理工作,并定期作出总结分析,保障患者安全,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 任职资格
  (1)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规定通过注册,且在执业注册有效期内。
  (2)具有护理学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
  (3)具有主管护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 年或以上。
  (5)接受过护理管理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6)定期经过执业健康检查,各项指标符合放射人员的执业健康。
  (7)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8)具备本岗位所需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
  2. 岗位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及总护士长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放射科护理工作的行政管理、业务技术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根据护理部工作标准,结合放射科护理专科特点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根据放射科检查特点和患者需求,科学合理安排检查及护理人员的分工和排班。
  (4)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组织护理安全事件的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5)做好放射诊疗部门感染防控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6)严格执行和督导放射防护工作。
  (7)协助科主任和技师长做好设备、仪器、药品、医用耗材等科室财产管理。
  (8)强化护理服务意识,加强与患者沟通,落实放射检查宣教工作,及时处理患者意见和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9)关心和协调与各科室及科内医护人员的关系,构建和谐科室。
  (10)参与并指导各项护理工作,对复杂的护理技术操作、危重抢救患者的护理,应亲自参与并进行现场指导,帮助护士提高管理和专业能力,确保患者安全、快速、高效完成放射科的各项检查。
  (11)组织护士在职培训、临床护理教学、业务能力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12)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及护理科研工作。
  (13)指导和管理实习、进修、规培护士,指定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负责带教,完成护理教学工作。
  3. 知识及技能要求
  (1)熟悉相关医疗护理法律法规、规范,并能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进行科学管理。
  (2)对患者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具有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掌握本专科的护理质量标准和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能有效进行质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质量管理
第一章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人员管理 1
第一节 人员配置及岗位设置 1
第二节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3
第三节 继续教育管理 14
第四节 绩效管理 19
第二章 放射诊疗部门仪器、设备管理 25
第一节 高压注射器 25
第二节 抢救仪器、设备 27
第三节 其他相关仪器、设备 32
第四节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注意事项 35
第三章 放射诊疗部门物品管理 37
第一节 概述 37
第二节 常用物品管理 37
第三节 药品管理 39
第四章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安全管理 44
第一节 患者身份识别与核对管理 44
第二节 患者体位管理 45
第三节 辐射防护管理 47
第四节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 49
第五节 应急预案 55
第五章 放射诊疗部门环境及感染控制管理 67
第一节 环境布局要求 67
第二节 环境卫生学监测 68
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管理 70
第六章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75
第一节 CT检查护理 75
第二节 MRI检查护理 82
第三节 X线检查护理 85
第四节 核医学检查护理 90
第五节 技术规范 93
第七章 放射诊疗部门质控标准及质量监测指标 98
第一节 质控标准及评分方法 98
第二节 质量监测指标 101
第八章 放射诊疗部门护理质量管理及案例分享 106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及应用原则 106
第二节 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107
第三节 质量管理评价与反馈 110
第四节 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享 111
第二部分 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第九章 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 116
第一节 人员配置及岗位设置 116
第二节 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119
第三节 继续教育管理 125
第四节 绩效管理 129
第十章 介入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 131
第一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131
第二节 麻醉机 134
第三节 移动式超声仪 137
第四节 其他相关仪器、设备 139
第十一章 介入手术室物品管理 143
第一节 医用耗材管理 143
第二节 药品管理 146
第十二章 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154
第一节 患者安全核查管理 154
第二节 患者体位管理 155
第三节 辐射防护管理 157
第四节 护理不良事件预防 160
第五节 应急预案 163
第十三章 介入手术室环境及感染控制管理 177
第一节 环境布局要求 177
第二节 环境卫生学监测 178
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管理 179
第四节 无菌操作 183
第十四章 介入手术室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187
第一节 不同介入手术术中护理常规 187
第二节 技术规范 194
第十五章 介入手术室质控标准及质量监测指标 198
第一节 质控标准及评分方法 198
第二节 质量监测指标 201
第十六章 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及案例分享 205
第一节 概述 205
第二节 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享 206
参考文献 211
附录1 放射科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220
附录2 放射科护理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 22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