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0.00     定价 ¥ 54.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731029
  • 作      者:
    周鹍鹏,张颜梅,郭婧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上篇 创新篇
  第一章 创新与创新精神
  创新语录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7月17日)
  创新就是创造性破坏。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1.理解创新、创造、发明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创新遵循的原则及过程。
  3.掌握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本质内涵。
  【学习引例】
  “四纵四横”互联网带来的创新创业机会
  自从蒂姆?伯纳斯?李1990年发明了万维网以后,互联网从冰冷的技术演变成高科技网络企业的助推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四纵四横”的发展特征。“四纵”表现为信息传播、文化娱乐、人际沟通和电子商务四个方面。信息传播给互联网早期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带来机会;文化娱乐给奈飞(Netflix)、爱奇艺、优酷等网络视频带来创业机会;人际沟通给微博、天涯论坛等带来创业机会;电子商务给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带来创业机会。“四横”表现为信息搜索、社交网络、移动网络和5G四个方面。信息搜索给雅虎(Yahoo)、谷歌(Google)、百度等带来创业机会;社交网络给脸书(Facebook)、微信等带来创业机会;移动网络给抖音、快手等带来创业机会;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无疑带来更大的创业空间,充分利用5G等信息技术带来的创业机会形成新的创业形态、新的创业业态和新的创业生态,这需要我们开动大脑,敏锐观察,大胆尝试,站在5G的巨大风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点评:互联网技术的变迁为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一个创新创业风口。错过互联网带来的创业机会,就等于错过难得的创新创业机会,或者进行二次创业的机会。微软错过了互联网,虽然在搜索市场方面打败网景公司,却自废武功,败给谷歌;百度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其业绩难以快速提升,资本市场价值由千亿美元降到300多亿美元,缩水2/3,先后被美团、腾讯超越。
  第一节 创新的内涵
  一、创新
  创新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novation,这一单词源于拉丁语,根据《韦氏词典》(1996年北京世图出版社出版)所下的定义,创新的定义为引进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有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按照熊彼特的解释,“创新”是指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引入新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特性
  在汽车没有出现的时候引入汽车这个新产品,在手机没有出现的时候引入手机等,都属于引入新产品。在手机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推出能拍照、可美颜的新功能,在汽车常规性能的基础上推出定速巡航、自动驾驶等新功能,都属于提供产品的新特征。一句话,在市场上推出一个从没有出现过的产品或者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新功能都属于创新范畴。
  (二)开辟新的市场
  引入新产品或者推出新功能的产品以后,还要给产品找到市场,这就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比如,开辟国内的城市市场,开辟国内的农村市场,开辟年轻人市场,开辟女性市场,开辟男性市场,开辟小孩市场等;在开辟国内市场的同时开辟国际市场,开辟北美市场,开辟东亚市场,开辟中东市场,开辟欧洲市场等。通过开辟新的市场,为产品找到更大的销售市场。
  (三)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获得新的原料也是一种创新,比如,获得碳纤维原料来制造自行车、钓鱼竿等使自行车和钓鱼竿更加轻便、更加坚固耐用;获得半成品或零部件新的供给来源也是创新,比如,华为手机通过采用德国莱卡相机,提升手机拍摄效果,早期国产汽车采用日本、德国的发动机以提高汽车质量等,都是通过拓展零部件新来源,来提高产品质量。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本质上是供应链创新。
  (四)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或工艺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或工艺也是一种创新。比如,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丰田汽车公司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部件零库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通用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等都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在同一生产线上可以生产不同颜色、不同型号、不同款式的汽车,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五)实现新的组织形式
  实现新的组织形式是创新的高级阶段。创新不仅仅是科学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更包括组织的创新。比如,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一般为金字塔型,通过从上到下的层级结构来实现管理的目标,现在的组织一般扁平化组织或矩阵式组织,协调效率更高,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谷歌等高科技公司的组织都是扁平化组织的典型代表。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能有效解释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在机理,也能有效解释经济发展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周期现象。熊彼特认为创新应是信息、人才、物资材料与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的有机结合,企业家在创新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一创新理论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新、创造与发明
  (一)创新与发明
  创新与发明通常交织在一起,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就包括引入一个新产品,这个新产品实际上就是发明,很多人都把创新和发明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是有差别的,首先从两者对应的英文单词来看,创新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novation,发明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vention;其次是发明强调做出前所未有的成果,至于这个成果什么时候应用到市场,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不是发明所关注的,很多发明都发生在实验室,以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创新强调将发明转化为实际应用,将发明转化为具体的产品,产生商业价值。保罗?特罗特认为:“创新依赖发明(和创意),而发明需要被运用到商业活动上才能为一个组织的成长做出贡献。”爱迪生作为发明家和企业家,对创新和发明的理解最为深刻,他告诫助手说:“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德国有些教授那样,毕生只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熊彼特对创新和发明也进行了区别,他认为,企业家的职能之一就是把新发明引入生产系统,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
  (二)创造与发明
  创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主观地制造客观上被人普遍接受的事物,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也就是说,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生产出来或者制造出来,所以,创造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是一种对客观世界进行的探索性劳动。
  创造的关键是在两种及以上的概念或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比如,桌子上有个花瓶,你伸手想把花瓶拿下来,结果却够不到花瓶,当你一筹莫展之时,无意中发现旁边有一个凳子,这时候你会想到如果站到凳子上能够把花瓶拿下来,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包括了创造的本质内涵,即在凳子、自身和花瓶三者之间建立了联系,使原本用来坐的凳子变成了拿花瓶的工具,这个联系使拿花瓶这一目的得以顺利实现。可以说,我们日常经历的事情,都包含创造的内容,比如,看到了水中的鱼,又看到旁边有个铁锨,我们会用铁锨把鱼打昏过去,然后抓住鱼,这样一来,就把本来用于铲土的铁锨作为捕鱼的工具,在鱼、铁锨和自身三者之间建立了联系,从而实现捕鱼的目的。
  创造一般是个体行为,发明既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团队行为,但创新一般是复杂的组织行为和过程。尤其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科技背景下,创新必须依赖于组织实现,创新是团队的游戏,创新是跨行业、跨专业、跨组织的创新,只有更好地协同才能实现创新。
  创造一般是提出一个有趣的创意和概念,但这个创意和概念还停留在概念和思想层面;将好的、有趣的、有潜力的创意和概念转为有形的产物的过程就是发明。发明一般不会直接产生商业价值,需要通过技术人员不断完善、不断迭代创新,才能把发明转化为使用的产品。将发明转为成功的商业创新概率很低,据统计,在美国,平均只有2%~20%的研发项目转化为商业上成功的产品或工艺。
  三、创新的要求与特征
  (一)创新的要素
  创新的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的主体、创新的客体、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核心、创新的结果及创新的作用。
展开
目录
目录
上篇 创新篇
第一章 创新与创新精神 003
第一节 创新的内涵 004
第二节 创新的原则及过程 008
第三节 企业家与创新精神 012
第二章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 018
第一节 创新方法 019
第二节 TRIZ理论 023
第三节 头脑风暴法 027
第四节 创新思维 029
第三章 创新能力与创新者的素质 038
第一节 创新能力及其来源 040
第二节 创新者的素质 044
第四章 创新驱动创业 055
第一节 创新与创业 056
第二节 创新驱动创业的三个维度 059
第三节 创新驱动创业的路径 064
下篇 创业篇
第五章 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073
第一节 创业与创业精神 075
第二节 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090
第三节 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094
第六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101
第一节 创业者 102
第二节 创业团队 111
第七章 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133
第一节 创业机会识别 134
第二节 创业机会评价 144
第三节 创业风险识别 152
第四节 商业模式开发 159
第八章 创业资源 174
第一节 创业资源概述 175
第二节 创业融资 184
第三节 创业资源管理 193
第九章 创业计划 202
第一节 创业计划概述 203
第二节 撰写与展示创业计划 214
第十章 新企业的开办 234
第一节 成立新企业 235
第二节 新企业生存管理 254
参考文献 2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