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诗词里的科学(小学版)
0.00     定价 ¥ 35.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3332741
  • 出 版 社 :
    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酒,最早的“快乐水”?拿公鸡当闹钟不行吗?大雪纷纷,只在北方?能量凭空产生?拼死吃河豚?干旱有多可怕?雾从哪里来?“六出飞花”究竟是什么花?……本书引导小学生将优美的古诗词与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科学知识相结合,赏诗词之美,品科学之道。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落入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想要捞取掉落的宝剑。他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
这就是有名的“刻舟求剑”的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一些运动的事物,比如马路上疾驰的车辆、来往的行人;也能见到一些静止的事物,小到桌上的台灯,大到巍峨的山脉。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它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而言空间位置有没有变化。如果这个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IE的。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物体,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运动与否的结论就可能不同。比如在“刻舟求剑”的故事巾,宝剑落水前是与船一起运动的,两者处在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宝剑落水后,不再与船一起运动,两者则处在相对运动的状态。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选择合理的参照物,帮助我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关于运动和静止,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也有着自己的观察和见解。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卧看满天云不动”,作者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云彩和小船以同样的速度向东运动,两者相对静止,所以船上的作者说“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作者又以两岸景物为参照物,岸上景物与船、云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改变,船和云相对于景物来说,是运动的,因此作者说“云与我俱东”。
艾萨克·牛顿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他从小好学聪颖,喜欢读书,善于观察并思考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
据说有一次,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碰巧看到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了地上。这本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幕,却让他陷入沉思: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下落,而不会上升到天空中呢?
他把苹果带回了家,揣摩了很久,终于想出了答案:苹果之所以会掉下来,是因为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吸引着它下落。不仅如此,世界上所有物体都会受到这种力量的作用。后来,牛顿经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指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宇宙中的天体,小到空气中的尘埃,它们之间均会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就是万有引力。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物体与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体现。
重力是指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是一种非接触力。地球对近地面的任何物体,不管质量大还是小,也不论有无生命,在任何时刻都是有吸引力的,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其中就体现了重力的存在。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和落在地上的苹果一样,都受到了地球重力的作用,因此形成了“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景象。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作为父母,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悉心照顾,看着孩子茁壮地成长,辛苦却也感到幸福。然而在自然界中,却有一些鸟类,它们从来不愿亲自抚养孩子,而是煞费心机地等待其他鸟不在时,偷偷摸摸地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寄养,自己当“甩手掌柜”,继续逍遥自在。这种特殊的鸟类繁殖行为已经演化成为某些物种的固定繁殖模式,这就是巢寄生。
巢寄生是某些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古籍《博物志》记载:“杜鹃生子,寄之他巢,群鸟为饲之。”大杜鹃,也就是常说的布谷鸟,属于典型的巢寄生鸟,是善于“鱼目混珠”的鸟中“骗子”。 大杜鹃深谙借巢产卵之道,有着很高的寄生技巧。在繁殖期它会精心寻找与自己的卵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的鸟类当宿主。画眉、苇莺就经常是“受骗者”。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趁其离巢外出时,大杜鹃偷偷潜人宿主的巢中,快速产卵寄生,让这些鸟替自己孵化。
展开
目录
一、运动还是静止?
二、无处不在的重力
三、鸟类中的巢寄生
四、丹顶鹤的头顶为什么是红色的?
五、“牛郎织女”难相会
六、自然界的“伪装者”
七、为什么被蚊子叮咬后会有包?
八、蝉的一生:垂□饮清露
九、诸葛亮借的东风?
十、价格不菲的蚕丝
十一、大豆、毛豆、黄豆是一种豆?
十二、梅花的趣事
十三、台风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十四、小孔成像的奥秘
十五、水中神奇的力量
十六、闪烁的繁星
十七、难识庐山真面目?
十八、嗅觉的奥秘
十九、落红不是无情物——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二十、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十一、秋花为何多为黄色、紫色?
二十二、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二十三、高处不胜寒
二十四、曹操眼中的星辰大海
二十五、“作息规律”的海洋潮汐现象
二十六、飞蛾为什么扑火?
二十七、旅途不忘“拗造型”?
二十八、谁给雪花上了色?
二十九、揭秘指南针
三十、忧愁沮丧,小心“白发三千丈”
三十一、酒,最早的“快乐水”?
三十二、拿公鸡当闹钟不行吗?
三十三、大地“发飙”不得了
三十四、传奇的药物,背后的大树
三十五、人相对宇宙,一粟太仓?
三十六、蚂蚁的力量
三十七、大雪纷纷,只在北方?
三十八、蛇会“走路”的奥秘
三十九、蜘蛛:动物中的纺织专家
四十、秋高气爽的奥秘
四十一、能量凭空产生?
四十二、拼死吃河豚?
四十三、每天吃1升鼻涕?
四十四、陛下,您的快递请签收
四十五、干旱有多可怕?
四十六、雾从哪里来?
四十七、“六出飞花”究竟是什么花?
四十八、为何要“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十九、你了解蝙蝠吗?
五十、空中彩霞从何来?
附录一首届“诗词里的科学”青少年诗词创作赛优秀作品选摘
附录二“科学小达人”挑战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