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位数学知识研究
1.1 上位数学知识解读
1.1.1 精确数
1.1.2 估计
1.1.3 估算
1.1.4 近似数
1.1.5 估算与近似数
1.2 上位数学知识对教学的启示
1.2.1 近似数启蒙教学:从数到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1.2.2 近似数展开教学:估算(近似数)解决问题策略难以把握
1.2.3 近似数取值方法:三种方法出现年段不同
1.2.4 商的近似数:三种方法同时使用
2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
2.1 国内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2.1.1 国内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与变化
2.1.2 国内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2.2 国外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2.2.1 加拿大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2.2 澳大利亚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2.3 法国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2.4 日本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2.5 新加坡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2.6 美国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2.7 英国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2.2.8 国外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3 教材研究
3.1 教材纵向比较
3.1.1 教材结构比较
3.1.2 例题引入方式比较
3.1.3 习题分析比较
3.2 教材横向比较
3.2.1 教材结构比较
3.2.2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例题内容比较
3.2.3 进一法和去尾法内容编排比较
3.2.4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习题比较
4 学生起点研究
4.1 学生知识起点
4.1.1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4.1.2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
4.1.3 小数除法学习
4.2 学生能力起点
4.2.1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4.2.2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4.3 学生研究启示
5 教学设计研究
5.1 教学设计综述
5.1.1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综述
5.1.2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综述
5.2 同课异构研究
5.2.1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5.2.2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6 大概念视角下的教材整合研究
6.1 分析教材结构提出问题假设
6.2 分析文本及学情厘清现实起点
6.2.1 文本可行性分析
6.2.2 学情可行性分析
6.3 基于大概念视角实施课堂教学
6.3.1 商的近似数第一课时教学
6.3.2 实施精准把脉的课堂观察
6.3.3 后测及分析
6.3.4 商的近似数第二课时教学
6.3.5 第二课时教学后的后测及分析
6.4 教材整合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