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第二节 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2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2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2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2
一、研究思路 2
二、研究内容 2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一、研究方法 2
二、研究技术路线 2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发展概述 2
第一节 理论基础 2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
二、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 2
三、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现代理论 2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理论 2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2
一、社会性与社会化 2
二、社会性发展 2
三、大学生社会性发展 2
四、思想政治教育 2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2
一、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在目标 2
二、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外在目标 2
第四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2
一、升华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 2
二、培养社会性情绪与情感 2
三、提升社会规范认知与能力 2
四、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2
五、提高人际互动行为与能力 2
六、规范社会行为与能力发展倾向 2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 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联性 2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统一性 2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与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的关系 2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应用 2
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一、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六维度结构 2
二、评价指标的变量操作化定义与问卷设计 2
第二节 调查样本的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2
一、调查样本的选择 2
二、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2
第四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2
一、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维度的效度分析 2
二、社会性情绪与情感维度的效度分析 2
三、社会规范认知与能力维度的效度分析 2
四、社会价值观维度的效度分析 2
五、人际互动行为与能力维度的效度分析 2
六、社会行为与能力维度的效度分析 2
第五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现状的评价与应用 2
一、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现状的评价 2
二、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现状评价结果的分析应用 2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
第一节 理论依据和影响因素识别 2
一、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识别的理论依据 2
二、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提出 2
三、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具体影响因素的识别 2
第二节 问卷设计检验与样本选择 2
一、问卷设计与内容 2
二、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2
三、样本的选择与统计 2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2
一、学校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2
二、家庭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2
三、个人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2
第四节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影响分析 2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析 2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分析 2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分析 2
四、个人因素的影响分析 2
第五节 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的总结 2
第五章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迟滞原因分析 2
第一节 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迟滞原因分析 2
一、家庭教育方式偏激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二、自我控制能力差影响大学生行为及情绪的调控的能力 2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影响大学生归因风格 2
四、个性差异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2
五、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引导力不足 2
第二节 社会性情绪与情感维度迟滞原因分析 2
一、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影响大学生情绪状态的稳定 2
二、错误的家庭示范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2
三、政治社会化进程缓慢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能力的提升 2
四、新媒体的错误利用影响大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 2
第三节 社会行为与能力维度迟滞原因分析 2
一、父母控制程度强导致大学生自我照料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2
二、角色定位偏差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坚持的能力 2
三、社会竞争加剧影响大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2
四、社会道德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影响大学生两难情境中的选择 2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提升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有效教育引导途径 2
第一节 搭建社会资源在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中的有利平台 2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引领作用 2
二、 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2
三、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传播正能量中的作用 2
四、努力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 2
第二节 发挥高校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
一、将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纳入高等学校教育目标 2
二、重视大学文化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引导作用 2
三、改革教育方式以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教育的认可度 2
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以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 2
五、挖掘社团活动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中的积极影响 2
第三节 打牢家庭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 2
二、避免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 2
三、树立理性客观的教育期望 2
四、明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2
第四节 重视学生个体在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
一、培育大学生积极的个人归因风格 2
二、提升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2
三、促进大学生形成团队依恋情绪 2
四、引导大学生遵守社会交往准则 2
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引导 2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2
第一节 研究结论 2
第二节 创新点 2
第三节 研究展望 2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2
附录A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2
附录B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的项目分析T检验 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