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大学的对话》:
A:说起最早的类似于赛艇的比赛,不得不提及中国。公元前277年,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楚国民众就举行过“龙舟竞渡”。到了明朝,广东省珠江还举行过规模达30条龙舟的比赛。现代赛艇运动于1913年传入中国。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了“划船总会”,黄浦江上出现了赛艇。但这些仅限于一些外国人的娱乐性活动,没有形成群众性活动。
赛艇运动在我国被列入一项体育运动并在群众中开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1954年,哈尔滨市首先开展了群众性的赛艇运动。1956年11月,赛艇表演在杭州西湖举行,上海、哈尔滨、大连和杭州派人参加。1957年秋,在武汉举行了有这4个市参加的赛艇锦标赛。1959年,赛艇列入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队参赛。1966年,在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赛艇队包揽了赛艇三个项目(单人、双人、四人)的冠军。197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赛艇联合会。从1975年起,中国派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赛艇取得历史性突破,夺得女子赛艇四人双桨项目的冠军。
目前,我国赛艇运动已扩展到20多个省市,一大批年轻教练员正在成长,新手不断涌现,他们在训练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成绩上也不断突破,成为亚洲一支颇有影响的新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赛艇运动正在逐步走向社会、依托社会、服务社会,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好项目。中国具备运营资质的赛艇俱乐部已有200余家。
Q:赛艇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与大学具有深厚的渊源,它的魅力和影响力通过大学得到充分的体现。请您为我们谈谈赛艇在大学的发展以及赛艇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的联系。
A:西方教育历来很看重体育,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体育是培养城邦护卫者以及哲人的关键课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则将体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赛艇运动要想发展得好,必须赋予其文化的积淀,让它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如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都有赛艇队。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牛津剑桥赛艇8人对抗赛,每年3、4月之交的一个周末,在泰晤士河上长约7公里的赛区,牛津、剑桥两队选手在河上你追我赶。这场对抗赛每年都吸引着25万以上的观众汇聚于泰晤士河两岸,上亿观众通过直播观看两所顶尖名校间的较量。近190年来,“牛津一剑桥划船赛”除了因为两次世界大战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而中断过之外,从来不曾因为天气原因取消过。史蒂芬·霍金,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因为身体原因几乎一生都被困在轮椅上,他就曾经是牛津赛艇校队的一名运动员。
美国的常春藤名校也对赛艇运动青睐有加。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校际比赛就是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之间的赛艇对抗赛。耶鲁大学赛艇队成立于1843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运动队,但他们的校内训练还是太孤单。1852年,耶鲁大学赛艇队向哈佛大学赛艇队发起挑战,这是美国大学之间赛艇比赛的开端。
2016年,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被纳入国家水上运动精品赛事提升计划,如今该系列赛事每年在国内多座城市举办不同分站的比赛,吸引了包括哈佛、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十几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参与。
东北大学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母校,历来重视体育运动。东北大学赛艇队,是在2018年5月10日由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钱晓龙教授发起的。东北大学赛艇队成立的目的,就是在高校弘扬高水平体育文化,给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平台。赛艇队每周组织固定活动,许多老师都积极参与,目前队伍由40名教师组成,年龄分布从25岁到60多岁。同时,还有许多本科生、研究生也都积极参与活动,加深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赛艇队成立以来,已经连续参加三届沈阳赛艇国际邀请赛,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大约由30多人组成的参赛队正在为参加第四届沈阳国际赛艇邀请赛积极备战。
Q:大学是知识、智慧、人才的聚集地,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尤其是对所在城市的发展更是如此。体育运动是大学影响城市发展的媒介之一,请您谈一下,发展赛艇运动对于沈阳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A:被称作“工业文明之花”的赛艇运动,需要平静的河流等独特的自然环境,也需要先进生产制造业的强有力支撑,这与沈阳的经济特色、气候条件、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蕴高度契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