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文化传承研究
0.00     定价 ¥ 72.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307721
  • 作      者:
    彭友
  • 出 版 社 :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彭友,男,土家族,湖南省保靖县人,毕业于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在读博士。现任吉首大学讲师,被评为青年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创新创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旅游。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地校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精彩书摘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文化传承研究》:
  ②正面脚外侧发球。发球前,身体正对球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发球时,抛球于右脚前,绷脚尖,右腿由后向前摆动,足踝内转,用脚外侧加力将球击入对方场区。
  3.踢球技术
  毽球运动的踢球技术,根据踢球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膝盖踢球、脚部踢球两种,其中脚部踢球是最常用的技术。
  (1)膝盖踢球
  右手持毽子,两腿自然开立,右手将毽子向正前上方抛起,左腿支撑,右腿屈膝向上拾起(约与地面平行),用膝盖上方平面部位击毽子,当毽子下落至膝部上方20厘米时,大腿再向上摆发力击毽。动作熟练后可两膝交替进行。
  (2)脚部踢球
  根据脚部踢球的具体部位不同,可以将脚部踢球技术分为脚外侧踢球、脚内侧踢球、脚背踢球、脚前掌踢球以及倒勾踢球,具体如下。
  ①脚外侧踢球。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膝内收,小腿向体外侧上摆,击球的一刹那勾足尖,踝关节外屈端平,用脚背外侧把球向上踢起。等毽子下落至膝外侧时再重复踢毽。
  ②脚内侧踢球。两腿自然开立,左手持毽子于胸前,然后将毽子垂直向上抛起,下落至膝部时,右腿屈膝外展并正摆,用脚内侧中上部向上击毽子,等毽子下落后,再重复用右脚内侧上踢毽子。每踢一次,右脚落地保持身体平稳,然后,再继续踢毽子,踢毽高度可在肩以上,熟练后可两脚交替踢。
  ③脚背踢球。右手持毽子,两腿自然开立,右手将毽子向正前上方抛起,等毽子下落到膝盖下方时,屈膝,脚背抬平向上踢毽,上体微向前倾,注意体会球感并控制踢毽高度,脚背垂直向上用力。熟练后可两脚交替踢。
  ④脚前掌踢球。具体来说,常见的脚前掌踢球技术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脚前掌身后踢球,一种是前脚掌拍压球。
  A.脚前掌身后踢球。当来球落在紧靠身体后面时,一腿微曲站立,踢球腿屈膝,小腿向后方摆起,使脚前掌对准来球。同时,上体稍微转向来球一侧,在踢球的一刹那,脚踝绷直并用力,用脚前掌将球踢起。
  B.前脚掌拍压球。面对球网站立,当球在球网前时,一腿微曲支撑,踢球腿抬大腿屈膝提起,前伸小腿,使脚前掌对准来球。同时,支撑腿稍屈,提脚跟,上体后仰,双臂稍曲前摆。在踢球的一刹那,小腿前伸,脚面绷直,脚踝用力,以前掌拍压动作将球击人对方场区,可跳起用脚掌拍压。
  ⑤倒勾踢球。背向球网两脚平行站立,如右脚踏地起跳,则左腿屈膝上摆,上摆到最高点时,左脚迅速下落,同时右腿屈膝,大腿带动小腿用力上摆,以脚趾或脚跟部位踢球,随后左右脚先后落地,并保持身体平衡。
  4.传接球技术
  根据传接球的部位不同,可以将传接球技术分为脚部传接球、腿部传接球、胸部传接球以及头部传接球,其中,脚部传接球是最常用的传接球技术。
  (1)脚部传接球
  根据脚部传接球时运用的具体部位不同,可以将脚部传接球技术分为脚内侧传接球、脚外侧传接球、脚背传接球三种。
  ①脚内侧传接球。准备用脚内侧传接球时,两脚前后自然开立,踢球脚在后,两膝微屈,两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眼睛注视来球,接球时,身体重心应移到支撑脚上,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上方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应逐渐形成髋关节外张、膝关节弯曲、踝关节内翻的基本姿势。击球的一刹那脚部击球面端平,击球部位应在脚弓内侧面的中部,击球点一般应在支撑腿膝关节高度之体前40厘米处。为了保证传接球的质量,要注意击球的全过程应柔和协调,大腿、小腿应完成向前上方送球的动作,尽量准确地做每一个动作。
  ②脚外侧传接球。确定好要用脚外侧传接球时,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屈,双眼注视来球。接球时,重心移到支撑脚上,击球腿的髋、膝关节内扣,踝关节背屈,膝、踝关节外翻,使脚外侧尽量与地面平行,利用小腿快速屈膝上抬的动作向体后上方击球。脚接触球的部位在脚外侧面的中部或中后部。为取得较好的传接球效果,要注意保证击球点的高度,一般以不超过膝关节为宜。
  ③脚背传接球。准备用脚背传接球前,两膝微屈,重心下降,做好准备姿势。接球时,一脚支撑身体,另一脚主动插入球下,脚背与地面基本呈水平,当球快落到脚背上时,利用适度的伸膝和踝关节背屈的协调勾踢动作,把球向上踢起。击球部位应在脚的跖趾关节处,离地面10~15厘米的高度适宜作为击球点。为了提高或保证传接球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具体可通过脚背面的变化、踝关节背屈勾踢的程度来调整击出球的方向、弧度和落点。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渊源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属性
第四节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解读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文化内涵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化内涵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制度文化内涵

第三章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论思考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课堂组织与实施
第四节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赛组织与实施

第五章 民族传统体育之技巧项目教学
第一节 高脚教学
第二节 板鞋教学
第三节 秋千教学
第四节 陀螺教学
第五节 押加教学
第六节 射弩教学

第六章 民族传统体育之球类项目教学
第一节 抢花炮教学
第二节 木球教学
第三节 蹴球教学
第四节 毽球教学
第五节 珍珠球教学

第七章 民族传统体育之综合项目教学
第一节 龙舟教学
第二节 民族武术教学
第三节 民族健身操教学
第四节 民族中国式摔跤教学

第八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意义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背景
第三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策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