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文化传承研究》:
②正面脚外侧发球。发球前,身体正对球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发球时,抛球于右脚前,绷脚尖,右腿由后向前摆动,足踝内转,用脚外侧加力将球击入对方场区。
3.踢球技术
毽球运动的踢球技术,根据踢球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膝盖踢球、脚部踢球两种,其中脚部踢球是最常用的技术。
(1)膝盖踢球
右手持毽子,两腿自然开立,右手将毽子向正前上方抛起,左腿支撑,右腿屈膝向上拾起(约与地面平行),用膝盖上方平面部位击毽子,当毽子下落至膝部上方20厘米时,大腿再向上摆发力击毽。动作熟练后可两膝交替进行。
(2)脚部踢球
根据脚部踢球的具体部位不同,可以将脚部踢球技术分为脚外侧踢球、脚内侧踢球、脚背踢球、脚前掌踢球以及倒勾踢球,具体如下。
①脚外侧踢球。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膝内收,小腿向体外侧上摆,击球的一刹那勾足尖,踝关节外屈端平,用脚背外侧把球向上踢起。等毽子下落至膝外侧时再重复踢毽。
②脚内侧踢球。两腿自然开立,左手持毽子于胸前,然后将毽子垂直向上抛起,下落至膝部时,右腿屈膝外展并正摆,用脚内侧中上部向上击毽子,等毽子下落后,再重复用右脚内侧上踢毽子。每踢一次,右脚落地保持身体平稳,然后,再继续踢毽子,踢毽高度可在肩以上,熟练后可两脚交替踢。
③脚背踢球。右手持毽子,两腿自然开立,右手将毽子向正前上方抛起,等毽子下落到膝盖下方时,屈膝,脚背抬平向上踢毽,上体微向前倾,注意体会球感并控制踢毽高度,脚背垂直向上用力。熟练后可两脚交替踢。
④脚前掌踢球。具体来说,常见的脚前掌踢球技术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脚前掌身后踢球,一种是前脚掌拍压球。
A.脚前掌身后踢球。当来球落在紧靠身体后面时,一腿微曲站立,踢球腿屈膝,小腿向后方摆起,使脚前掌对准来球。同时,上体稍微转向来球一侧,在踢球的一刹那,脚踝绷直并用力,用脚前掌将球踢起。
B.前脚掌拍压球。面对球网站立,当球在球网前时,一腿微曲支撑,踢球腿抬大腿屈膝提起,前伸小腿,使脚前掌对准来球。同时,支撑腿稍屈,提脚跟,上体后仰,双臂稍曲前摆。在踢球的一刹那,小腿前伸,脚面绷直,脚踝用力,以前掌拍压动作将球击人对方场区,可跳起用脚掌拍压。
⑤倒勾踢球。背向球网两脚平行站立,如右脚踏地起跳,则左腿屈膝上摆,上摆到最高点时,左脚迅速下落,同时右腿屈膝,大腿带动小腿用力上摆,以脚趾或脚跟部位踢球,随后左右脚先后落地,并保持身体平衡。
4.传接球技术
根据传接球的部位不同,可以将传接球技术分为脚部传接球、腿部传接球、胸部传接球以及头部传接球,其中,脚部传接球是最常用的传接球技术。
(1)脚部传接球
根据脚部传接球时运用的具体部位不同,可以将脚部传接球技术分为脚内侧传接球、脚外侧传接球、脚背传接球三种。
①脚内侧传接球。准备用脚内侧传接球时,两脚前后自然开立,踢球脚在后,两膝微屈,两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眼睛注视来球,接球时,身体重心应移到支撑脚上,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上方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应逐渐形成髋关节外张、膝关节弯曲、踝关节内翻的基本姿势。击球的一刹那脚部击球面端平,击球部位应在脚弓内侧面的中部,击球点一般应在支撑腿膝关节高度之体前40厘米处。为了保证传接球的质量,要注意击球的全过程应柔和协调,大腿、小腿应完成向前上方送球的动作,尽量准确地做每一个动作。
②脚外侧传接球。确定好要用脚外侧传接球时,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屈,双眼注视来球。接球时,重心移到支撑脚上,击球腿的髋、膝关节内扣,踝关节背屈,膝、踝关节外翻,使脚外侧尽量与地面平行,利用小腿快速屈膝上抬的动作向体后上方击球。脚接触球的部位在脚外侧面的中部或中后部。为取得较好的传接球效果,要注意保证击球点的高度,一般以不超过膝关节为宜。
③脚背传接球。准备用脚背传接球前,两膝微屈,重心下降,做好准备姿势。接球时,一脚支撑身体,另一脚主动插入球下,脚背与地面基本呈水平,当球快落到脚背上时,利用适度的伸膝和踝关节背屈的协调勾踢动作,把球向上踢起。击球部位应在脚的跖趾关节处,离地面10~15厘米的高度适宜作为击球点。为了提高或保证传接球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具体可通过脚背面的变化、踝关节背屈勾踢的程度来调整击出球的方向、弧度和落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