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0.00     定价 ¥ 7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9304949
  • 作      者:
    陈广华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陈广华,河南商水人,1979年5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现为周口师范学院讲师。近年在《人民论坛》《学术探索》《领导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目前主要从事历史、思政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一)民族性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过程,表现为对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价值,是文化自信形成与发展的强劲动力。不论是从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方面来分析,还是从主客体之间关系来分析,文化自信都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征。
  第一,文化自信的主体体现着独特的民族属性。文化自信有其特定的主体,从宏观上看,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是一个政党;从中观上看,可以是某个区域、某个集体;从微观上看,可以是每一个存在的个人。但不论是宏观的主体还是微观的主体,都是在某种民族文化浸染下的主体存在,自始至终深深镌刻着某种民族的烙印,传承着某种民族文化的基因,具有独特的民族属性,因而自然表现出某种相对稳定的民族性特征。
  第二,文化自信的客体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本质。从文化自信的构成客体来看,文化本身是由处于共同的地域、拥有共同的习俗、具有共同心理特征的民族群体共同创造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记,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反映了本民族共有的精神形态,蕴含着民族文化传统的本质内涵和精神要旨。文化既体现了历史的深度,包含了从古至今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又体现了范围的广度,涵盖了伴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同时期的智慧结晶。
  第三,文化自信的主客体关系体现了民族性。从主体客体发生作用的结果来看,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产生与建立,都是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坚持和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对符合未来新的时代特征的文化创新,都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总结、肯定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进行认识、改进和发展的实践关系,也体现了主体通过客体实现自身价值需求满足的价值关系。
  (二)时代性
  文化自信所反映的是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要求的产物,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产物。因此,不论是从世界范围和中国范围来看,还是从历史的发展阶段来看,文化自信都表现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第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的国际环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在当今世界的舞台上,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多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通过交相融合形成了对各自所属界域的不断突破而逐步走向全球的发展趋势,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外来文化不断进行着分析、评判和扬弃。中国的文化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文化与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互动更加频繁。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在给我国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带来了冲击和阻碍,特别是给文化发展和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现实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在国际竞争与交往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不断提升。
  第二,从中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国内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建设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之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时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性质和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其内涵及发展水平也不断走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已经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文化底色和时代表征。
  第三,从历史的发展阶段来看,当前,中国的发展步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持续关注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将做出新的文化选择,必然导致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形式发生新的变化,以回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越发明确,文化的地位日益提高,文化自信正式写入了党章,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而砥砺奋斗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在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价值支撑,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奏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三)统一性文化自信的形成是文化继承和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因此,文化本身的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决定了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在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统一性的特征。
  第一,文化自信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往往通过文化来构建人们对于国家、民族的文化认同。从此种意义上来看,任何一种文化自信都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普遍性的特征。从结构要素上而言,不同的文化自信体现的是不同的文化主体、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组合,因而,不同的文化自信之间必然是一种差异性的存在,表现为特殊性的特征,成为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显著标志。
  第二,文化自信是变化性与稳定性的统一。文化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类的创造,是一个有机的生命过程,是一种可以传承、传播、分享和发展的动态体系。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文化的变化性决定了文化自信相应地具有变化性的特征。同时,由于文化是系统性的存在,文化中的观念系统有天然的保守性和怀旧性,这使得文化具有保持现状的倾向,文化传统、特定文化和特定因素或性质都表现为持续性的特点,即使是迫于外来压力时,也努力保持其基本的结构和方向。文化自信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孕育、不断积淀的过程,一旦形成,便具有为人们所了解和认同的相对稳定性,人们就会长期坚守和秉持。
  第三,文化自信是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一个群体而言,文化是统一的整体,是具有完整的结构和鲜明特征的整体。文化的整体性还表现为人类文化中每一个单一文化内部的统一性。因此,文化自信是一种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存在。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文化模式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其文化特征也就自然而然地从他们特有的文化模式中显现出来。文化差异的存在和文化趋同一样,是一种无法克服也无须克服的正常现象。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文化本身的特征,也是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在差异性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实现共生,也是多样文化发展的趋势,更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化自信概述
第一节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第二节 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目标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内容

第三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一节 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要影响因素
第三节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路径

第四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仪式教育研究
第一节 仪式教育概述
第二节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仪式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仪式教育的优化路径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缺失的成因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概述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分析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第七章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成因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