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
(一)高职教育的文化传承、保存功能
文化传承、保存功能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文化功能。社会通过教育将前人所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伦理道德规范、科学技术知识,有计划地传递给下一代人。正是由于教育活动,人类的文化才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而不中断。与此同时,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最安全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教育也就具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递文化的途径也日趋增多。人们不仅可以从学校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校以其严密的组织机构、严格的学习计划及科学的学习目的,在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继承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它所传递的文化,除与其他教育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高层次。一方面,从课程上看,高职教育作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高层次教育,其内容必然是基础文化的深化和精华。另一方面,从对象上看,高职院校学生无论在身体还是心智上都比较成熟,可以接受更深层次知识的熏陶。他们也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使外在的学习行为内化为自觉的价值判断。
第二,专业化。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这使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才。而发展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及行业发展服务。因此,高职院校都是根据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因素来办学的,培养的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人才。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服务项目都密切适应地方和行业的需要。目前来看,各国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实行专业化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化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交流,对于双方而言都是自我超越的过程,都是向自身灌注生命力和新鲜血液的过程。教育作为传播、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就具有了丰富文化的功能。历史证明,文化传播和交流都可以通过教育、经济、艺术、体育、宗教、战争等进行,而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活动无疑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一,高职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推动力。一种文化要被另一种文化所接受、吸纳,必须让这种文化的语言、文字和内涵为另一种文化所理解,使双方能够在彼此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沟通。部分高职院校就是以培养各类专业外语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门的外语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就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高职院校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料和实训基地,为文化与科技的广泛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极好的条件。高职教师作为既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又具备较强实践技术能力的特殊群体,既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又从事着专业的科研工作,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中介。而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学生,则是各种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高职教育的文化选择、提升功能
文化选择,是指对某种或某部分文化的撷取与吸收或排斥与舍弃,它是人类文化积累的日益加强与人类学习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及教育本身的特性进行的。正确、合理的文化选择,将大大加速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使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迅速而有效地吸收文化营养,内化为个人的财富,并在社会活动中加速社会前进的步伐;相反,不负责任、草率的文化选择,其结果将适得其反。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
复杂多变的文化现实,要求教育能分清主次轻重,区分精华与糟粕,正确对待文化选择。一方面,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化是多层次、多系统和多性质的。文化种类的多样化,使得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必然复杂化。另一方面,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化积累越来越快,并且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中,因此,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地反复、不断地运作,才能有机地吸收或排斥。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有价值的文化资料并不一定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料。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决定了高职教育在选择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符合社会需要。任何社会的教育制度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其内容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不同时期的社会,教育选择文化的标准也不同。如中国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教育政策,为以后各朝各代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因此,教育在对文化进行选择的时候,应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文化。
第二,符合教育规律。教育过程受教育时间和教育对象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文化传递的数量十分有限。鉴于此,只有有效地对客观的、形式上的文化进行选择提炼,将其转化为能够被教育者接受、能够及时内化的文化,才是教育的文化选择价值的真正实现。
第三,适用。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它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因此,学生一入学就基本确定了职业方向,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联系。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不能知识面广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这一要求反映在文化选择上,则表现为高职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特别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适用性为前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