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多维视角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0.00     定价 ¥ 35.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1754985
  • 作      者:
    李克非,汪佐丽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多维视角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特色德育。高职德育内容不但要包括普通高校德育的共同内容,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把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全面发展教育贯穿始终。高职院校应联系实际,突出高职德育的特色,在德育的内容和要求上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结合,与以后的职业行为相联系,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忠诚于职业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将当前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岗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基础的同时,拥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开展以提高自主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创业能力教育。高职院校要开展创新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以社会导向、职业导向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其努力适应主流社会的需求,自谋职业出路,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服务于社会的价值。在道德素质教育方面,高职院校要突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德,增强自信心与耐挫力;在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方面,要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健康的审美标准和坚定的科学精神。
  (二)根据高职培养层次的特殊性,突出创新性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职学生与中职生、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技术水平比中职生高,职业能力较普通高校的学生强。高职教育的层次定位和就业的压力,给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辅导员要根据高职培养层次的特殊性,着眼于拓宽德育的广度和挖掘德育的深度,构建高职新型德育模式。
  (1)氛围化教育模式。德育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德育的氛围,而不能仅仅靠单薄的说服教育。在校园中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文明礼貌的人文氛围,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依靠严明的校风、校纪,开展各种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高品位、多层次的校园科教文体活动等,启发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感悟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净化灵魂、健全人格、完善自己,健康成长成才。
  (2)职业化教育模式。高职教育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主旋律,要把走进企业的职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必要途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的特点,制定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化教育模式,从而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整体化教育模式。在开展高职德育的过程中,既要承认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作用,又要重视其一致性的作用。家庭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内在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自觉的影响。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结合的大德育体系,整合德育教育力量,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延伸的整体化德育模式,避免德育工作“学校教育几年不如走上社会几天”“回家休息两天抵消学校教育五天”的被动局面。
  (三)根据高职培育过程的特殊性,突出实践性
  高职院校培育目标及过程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德育的实践性,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情感、贴近职业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养成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将实践环节所蕴含的教育要素渗透在德育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的差异,注重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确定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力求做到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概述
第一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方针
第二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原则
第三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方法
第四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实现路径

第二章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第一节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概述
第二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三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改革创新策略

第三章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体系整合创新研究
第一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体系整合创新的目标
第二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体系整合创新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体系整合创新策略

第四章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第一节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概述
第二节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与培养目标
第三节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第五章 高职院校隐性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第一节 高职院校隐性德育教育概述
第二节 当前高职院校隐性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三节 高职院校隐性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第六章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第一节 大众化教育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
第二节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第三节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方法创新策略

第七章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第一节 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第二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三节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第八章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第一节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概述
第二节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第三节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