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加强自主学习,提升信息能力
信息时代,乡村教师应通过不同方式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理解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等能力。乡村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缩减城乡教师之间信息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乡村教师应加强读书学习,弥补不足。读书学习是最传统也是最直接的自主学习方式。正如魏书生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乡村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提升自身信息能力,才能有机会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信息时代,乡村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或是线下两种方式进行读书学习,并在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学习有关信息化的内容,弥补在信息能力上的不足。第二,乡村教师应加强团队交流,互助促进。乡村教师团队可以通过教师研讨会、教师分享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活动的展开,能让乡村教师在发表对于信息化自我观点的同时,还能听取其他教师的想法和建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思维的碰撞,能够使乡村教师发现自身信息能力与他人的差距,乡村教师能够对信息能力产生新的理解,进而提升自身信息能力。第三,乡村教师应加强自我反思,及时总结。反思、总结是乡村教师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反思是对过去及当下信息能力的思考,总结是为今后信息能力的提升提供经验。乡村教师进行合理的反思,能够发觉自身信息能力的错误与不足;教师进行恰当的总结,能够明确新的方向,努力改正并提升信息能力。
3.做好职业规划,提升技术素养
教师职业规划是教师生涯的重要环节,却经常被忽视。信息时代,妥善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够满足教师自我发展及终身学习的需要,还能够使教师确立发展目标,提升技术素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规划。乡村教师应从社会发展需要及自我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第一,调整心态,正视信息时代。一位新入职的乡村教师,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身份的变化,将面临诸多的挑战。乡村教师应该尽快调整心态,清楚教师职业的初心和使命,厘清信息时代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同时,刚步入教师职业的乡村教师在对自我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认识下,可以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第二,调整目标,发展技术水平。乡村教师在入职大约5年后,对自己,对信息时代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此时,原先制定的长期职业规划,可能已经不再适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乡村教师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及时调整规划,制定新的目标规划,并适时地制定短期规划,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技术素养。第三,及时反思,提升技术素养。信息时代,乡村教师应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周期。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中总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这时,乡村教师应反思自我,找出原因,并对所处的时代环境做客观的分析,以此找到合理的途径来改变现状,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4.重视信息伦理,提升信息安全
乡村教师应重视信息应用中的信息伦理,以道德信念维护信息伦理,以道德原则评定信息伦理,提升信息安全。第一,乡村教师应该加深对信息伦理理解,提高自身信息伦理素质。乡村教师应尽快改变有关于信息伦理道德传统的理解,摒弃落后的理解。这些传统、落后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已经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无法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乡村教师需通过端正自身对于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及信息化教育安全观,正确且完整地认知“互联网+”教育,以养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素质。第二,乡村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更新自身信息伦理知识。乡村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向先进教师请教等方式学习信息伦理道德中的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对希沃白板5、钉钉等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对word、excel等各类文件的处理与利用,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及数据保护意识,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地维护自身及他人的信息安全,将信息伦理道德真正地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