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发展新探索》:
(一)构建教育信息化思想基础
教育决策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所持的思想观念是制约教育信息化进程与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价值判断将影响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和动力。因此,十分有必要让学校成员充分认识到高校的危机,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当前状况、发展方向和教育信息化产生的由来。要集合成员一起探讨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成员个体间的利益关系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法。引导成员充分运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考虑问题,防止盲目过热,也要克服恐惧悲观。
构建教育信息化思想基础要理清三个问题:①必然性,信息化作为历史潮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抵抗或回避无济于事,必须充分重视并应对挑战。地方高校立足于地方,以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主要任务,职能定位要求开展教育信息化。②可能性,地方高校本身孕育生长于市场经济,主观上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客观上与地方各界以及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共生关系,具有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可能性。③利益性,教育信息化的确给教师和管理者增加了压力,但也带来了提高素质、发展能力的机会和动力,技术只能服务于人,永远代替不了人。同时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也要以人为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与管理者的教学、科研和专业的一体化发展。鼓励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远景统一起来。
通过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决策讨论,促进他们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化,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根本上建立支持教育信息化的群众性思想基础。
(二)坚持实事求是,研究与实验先行
许多学校教育信息化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仓促上马,没有经过充分准备和研究实验。地方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唯有谨慎行事、求真务实,必须要进行预见性的可行性判断。原因有四点:其一在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本投入大,技术发展迅猛,因此要时刻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态,冷静分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其二在于不同高校差异化较大,不同高校要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其三在于信息技术本身具有两面性,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规避负面影响,大力弘扬正面效应,实现其效能;其四在于教育信息化自身具有复杂性,涉及学科门类多、覆盖领域面广,因此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为综合性信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验研究要注意以下三点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联系学校自身情况,重点针对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坚持实验研究与具体操作相结合。
二是充分动员,取得群众的支持。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与群众合作,与相关领域专家合作,建立指导、学习、研讨三合一的发展机制,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
三是科学立项、规范管理。高校要提前将信息化教育纳入科研项目,进而对相关的研究与实践进行规范化管理。
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实验不但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个解放思想的过程。通过研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最具说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争取更大群体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与参与。我们应当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结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