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移动的暗礁
名师导读
凡尔纳是一个善于制造悬念的人,他在开篇即大力渲染海洋怪兽事件所制造出的紧张气氛,从而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猎奇心理。阅读并思考一下:大家为什么会认为怪物是一种独角鲸?阿龙纳斯教授又为什么会被追捕怪兽的队伍邀请呢?
一八六六年,海上发生了一件神秘、离奇、解释不清楚的怪事。当时,沿海居民都轰动了,并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广泛的传闻。不仅航海人员听到以后非常兴奋,甚至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主、船长、各国的海军军官们和政府全都对这件事十分关注。事情是这样的:近期,很多大船在海上遇到了一个“庞然大物”——形状和纺锤十分相似,有时发出特有的磷光的东西。它比鲸的体积大很多,也比鲸的行动快很多。这个怪物的出现,关于它的本领、速度、体积,很多航海日志的记载大体是一样的。如果这东西属于鲸类,那么它的体积已经远远超过了生物学家曾经研究过的鲸。拉色别德、居维埃、卡特法日、杜梅里,这些生物学家是不相信这种怪物存在的——除非亲眼所见。把很多次观察的结果折中来看一下——一方面抛开那些过低的估计,即这个东西仅有两百英尺长,同时排除超夸张的说法,即它长三英里、宽一英里——准确地说,假设这个奇怪的生物真的存在的话,它的体积已经大大超过了鱼类学家所能承受的预期。既然存在这东西,而事实本身又不可以否认,再加上人们强烈的好奇心,这个怪物的出现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个无稽之谈。那是在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日,加尔各答勃那西汽艇公司的“希基森总督”号在澳大利亚海岸东侧五英里处与这个游动的庞大物体相遇了。船长贝科开始还以为这是个无人知晓的暗礁,正要测定它的位置时,这个不可思议的物体突然喷出两根水柱,“哗”的一声射向一百五十英尺的空中。贝科认为,除非有喷泉在这座暗礁上,否则,“希基森总督”号前面的这东西就是一种还无人知晓的海中哺乳类动物——因为它还从鼻孔里喷出带有气泡的水柱哩。同年七月二十三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艇公司的“科林司多巴尔哥朗”号在太平洋上也遇到了同样的事。在“希基森总督”号遇到这怪物三天之后,“科林司多巴尔哥朗”号在距离七百英里的地方也同样看见了它。由此可知,这个奇怪的鲸类动物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地方游动到另一个地方。十五天后,在距上述地点两千英里之外,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和国营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在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处相遇,并同时看见了这个大怪物。按两船同时看到的结果估算,这个怪物至少长三百五十多英尺(约一百○六米),因为“海尔维地亚”号和“山农”号两船相连还没它长,两船从头到尾仅有一百米长。然而最长的鲸,如常常在阿留申群岛的翁居里克岛和久阑马克岛周围海面出没的那些,也不过五六十米,始终没发现过比它还长的。消息仍接连不断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号所做的各种观察、茵曼轮船公司的“越提那”号与这个怪物的一次相逢、法国二级军舰“诺曼底”号上的军官所做的记载、海军高级参谋弗兹·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号上所做的十分精密的计算……这一切在那个时候的确轰动一时。在生性浮躁的国家,大家全拿这件事当作逸闻趣事,但对于美国、英国、德国这样踏实和严肃的国家就不同了,人们对此事就十分关心。正是因为这个不明物体的神秘,知道它消息的地方就开始对它大肆报道。于是它在咖啡馆里被歌颂、在报刊上被耻笑、在舞台上被扮演。这就让谣言有了可乘之机,人们从这怪物身上编造出种种奇闻。在一些发行量很小的报刊上,有了各种关于离奇的巨大动物的报道:从白鲸、北冰洋中恐怖的“莫比·狄克”,一直到超大的“克拉肯”——载重五百吨的船都能被这种怪鱼的触须缠住,然后被拖到海底。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或者搬出古代传说的蒲林尼和亚里士多德的见解(他们相信这种怪物的存在),或者把彼多·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记叙以及哈林顿的报告搬出来。哈林顿的报告是根本不用怀疑的,他说:一八五七年,他在“嘉斯第兰”号上看到过一种之前只在“那立宪”号到过的海面上才可以看见的大海蛇。于是,在科学报刊中和学术团体里产生了相信派和怀疑派,这两派人始终争论着。“怪物现象”紧绷着人们的每一条神经。推崇科学的新闻记者和自以为博学多识的文人打起笔战来,他们在口诛笔伐上花了很多的墨水;有人甚至还因肢体冲突而受伤,因为这些人把针对大海蛇的笔锋转移到一些态度傲慢的人身上了。六个月里,争论一直进行着,双方各执一词。当时盛行的小报都兴致勃勃地把争论的文章刊登出来:它们不是对不列颠学术联合会、柏林皇家科学院、巴西地理学院或华盛顿斯密孙学院发表的权威论文予以攻击,就是对印度群岛报、皮德曼的消息报中的讨论、摩亚诺神甫的宇宙杂志和法国以及其他各国大报刊的科学新闻予以反驳。这群多才的作家有意曲解反对派也常引用的林奈的一句话“大自然不造就蠢东西”,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