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文字、汉字、汉语(1)
一、世界上三大古老文字(1)
二、文字与汉字的关系(4)
三、汉字的历史定位(5)
四、汉字与汉语的关系(5)
第二节汉字学及其研究内容(7)
一、汉字学与文字学(7)
二、汉字学的研究内容(8)
第三节学习汉字学的意义(10)
一、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文献(10)
二、有助于研究语言学其他门类(11)
三、有助于了解古代的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11)
四、有助于语文教学(11)
五、有助于汉字的规范化(11)
第二章汉字的起源(14)
第一节汉字起源的传说(14)
一、关于汉字的创制者(14)
二、与汉字起源相关的原始记事方法(16)
第二节与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发现(20)
一、贾湖龟甲刻符(20)
二、安徽双墩刻符(22)
三、仰韶、崧泽、良渚、龙山、马家窑等文化遗址发现的刻符(24)
四、大汶口刻符(27)
第三节汉字的来源(27)
一、图画(28)
二、原始刻符(31)
三、结论(31)
第三章汉字的性质(34)
第一节有关汉字性质的既有观点(34)
一、文字的性质(34)
二、有关汉字性质的既有观点(35)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39)
一、对诸说的评说(39)
二、汉字形体的优越性(42)
第四章汉字字体的发展与演变(46)
第一节古文字阶段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47)
一、考察古文字阶段汉字字体演变所依据的材料(47)
二、古文字阶段汉字的字体演变(63)
第二节隶楷阶段汉字字体的演变(68)
一、考察这一阶段汉字字体演变的材料(68)
二、隶楷阶段汉字字体的演变(78)
第五章汉字的结构(81)
第一节传统的汉字结构理论(81)
一、六书说的形成(81)
二、六书说的内容(82)
三、六书说的层次(91)
第二节现代的汉字结构理论(93)
一、“三书”说(93)
二、新六书说(97)
三、关于汉字构造理论的其他说法(99)
第三节汉字的构形研究(102)
一、刘钊的古文字构形研究(102)
二、黄德宽的汉字构形理论(107)
三、王宁的汉字构形研究(112)
第六章汉字复杂的形、音、义关系(117)
第一节同形字、同音字、同义字、多音字(117)
一、同形字(117)
二、同音字(120)
三、同义字(121)
四、多音字(121)
第二节异体字、古今字、繁简字、正体字、俗字(122)
一、异体字(122)
二、古今字(125)
三、繁简字(126)
四、正体字、俗字(129)
第三节文字的孳乳、分化、合并(130)
一、文字的孳乳(130)
二、文字的分化(133)
三、文字的合并(136)
第四节文字借用的几种方式(137)
一、同义换读(137)
二、假借(138)
第七章汉字形体蕴含的文化信息(144)
第一节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44)
一、文化概说(144)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47)
第二节汉字文化学(152)
一、汉字文化的内涵(152)
二、汉字文化与汉语文化(152)
三、汉字文化学(153)
第三节汉字形体蕴含的文化信息(154)
一、从汉字形体看华夏民族的形成(155)
二、从汉字形体看古代的婚俗(158)
三、从汉字形体看古代建筑居住文化(159)
四、从汉字形体看古代狩猎文化(160)
五、从汉字形体看古代农业文化(161)
第四节讲汉字文化切忌臆说(162)
第八章汉字字典与汉字规范(168)
第一节汉字字典(168)
一、字典概述(168)
二、一些字典的简介(169)
第二节汉字规范化(178)
一、历史上的正字与正字法(178)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汉字整理与规范工作(179)
第九章汉字教学(194)
第一节历史上的汉字教学(194)
一、商代已经有了汉字教学(194)
二、周代以后的汉字教学(195)
第二节20世纪以来的汉字教学(198)
一、民国时期的汉字教学(198)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教学(20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