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不安的缪斯/文学百年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李舫历史文化散文代表作结集
0.00     定价 ¥ 49.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937962
  • 作      者:
    李舫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集,是文学百年名家散文自选集系列之一,收录散文《春秋时代的春与秋》《漂泊中的永恒》《山山记水程》《弗里达:不安的缪斯》《那色彩仿佛正在呐喊》等重要篇章。这部涉猎历史人物解析,对自然与文化具有深度和力度思考的新书,语言优雅精美。

展开
作者简介

李舫,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文艺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代表作品有《春秋时代的春与秋》《苟利国家生死以》《能不忆江南》《大道兮低回》《在火中生莲》等;已出版著作有《重返普罗旺斯》(新星出版社)、《不安的缪斯》(澳门出版社)、《在响雷中炸响》(三联书店)、《魔鬼的契约》(商务印书馆)、《纸上乾坤》(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在独行,丰盛的灵魂终将相遇》(长江文艺出版社)。担任14卷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散文文库主编(华文出版社)、14卷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诗歌文库主编(商务印书馆),担任《见证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商务印书馆)主编。

展开
精彩书摘
春秋时代的春与秋
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一段生趣盎然的历史悬案。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巨人的对话、中国思想史上两位智者的相遇,更是两个流派、两种思想的碰撞和激发。战乱频仍、诸侯割据的春秋年代,老子和孔子的会面别有深意;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亦颇具启示。
公元前五百余年的某一天,两位衣袂飘飘的智者翩然相遇。时间,不详;地点,不详;观众,不详。但是,他们短暂的对话,却留下一段妙趣横生的传世佳话。
其中的一位,温而厉,恭而安,儒雅敦厚,威而不猛。另一位,年略长,耳垂肩,深藏若虚,含而不露。这也许是他们的第二次会面,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后两千五百余年的岁月中,我们将渐渐知晓这场对话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意义。他们,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孔子是两千五百年来儒家的始祖,老子是两千五百年来道学的滥觞。司马迁对两人有过明确考证,“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一天,年幼些的孔子将去向年长的老子求教。
贵族世家的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尽管他被后世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但身世并不光彩,“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七漏,首上圩顶,所以他的母亲为他取名曰丘。与孔子相比,平民出身的老子身世颇为含混,除弥漫坊间的奇闻逸趣外,只知道他“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某一日,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从此一去不复返。
两千五百年来,人们对他们的会面颇多好奇,也颇多猜测和演绎。《礼记·曾子问》考据孔子17岁时,即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问礼于老子,地点在鲁国的巷党,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史记》载,他们的第二次相见是在17年之后的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孔子适周,这一年他已经34岁。第三次,孔子年过半百,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庄子·天运》曰:“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只有《吕氏春秋·当染》简单的记载:“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靖叔。”历史不可妄测,但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这样的记载虽然未必逼近真实,却足见后人的善意与期待。
孔子对老子一向有着极大的好奇。我们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两位孤独的智者踽踽独行,他们的神情疲倦而诡谲,赫然卓立,没人理解他们的激奋,更没人理解他们的孤独和愁苦。
孔子的弟子曾点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颇得孔子的赞许。这是一幅春秋末期世态人情的风俗画,生命的充实和欢乐盎然风中。阳光明媚,春意欢愉,人们沐浴、歌唱、远眺,无忧无虑,身心自由,我们似乎从中感受到了春的和煦,歌的嘹亮,诗的馥郁。
老子也徘徊在这春末的暖阳中,他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景象:“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在他的耳边,是呼喊声、应诺声、斥责声,世事喧嚣纷扰,世人兴高采烈,就像要参加盛大宴席,又如春日登台览胜,媸妍良善邪恶美丽狰狞,又有什么分别,谁又能够分辨?
P3-5
展开
目录
春草集
春秋时代的春与秋
能不忆江南
——杭州,一座城的前世与今生
在火中生莲
——韩愈在潮州
大道兮低回
——大宋王朝在景德元年
长相思,忆长安
——写在长安建都1400年之际
一蓑烟雨任平生
——致敬苏轼的十个关键词
江春入旧年
——嵇康与广陵
漂泊中的永恒
南岳一声雷
——王夫之与船山精神
山山记水程
——李贽在晚明
秋露集
弗里达:不安的缪斯
“蓝骑士”
——康定斯基在1917年
良知,导航生命的灯塔
——司各特与苏格兰
“我神智健全,我就是圣灵”
——记文森特·凡·高
比记忆更黯淡的传奇
贾柯梅蒂:青铜魔法师
那色彩仿佛正在呐喊
——爱德华·蒙克和他的美学逻辑
我的睡眠是长夜的清醒
——堂吉诃德和他的《堂吉诃德》
自由与威士忌总是相伴而行
——记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
彼得·梅尔:永远的普罗旺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