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桑标
上海目前有16个区建立了学生(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均开通了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为150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2016年经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评审,上海的黄浦、静安、浦东、杨浦4个区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被评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杨彦平博士主编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就是对5个区(2020年宝山区参与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建设)近几年的区域心理特色课程建设的总结与反思。
在本书中,5个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总结了各自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课程。浦东新区从班主任的视角入手,探索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从辅导的案例、具体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价值;杨浦区以学生情绪智力培养为主线,探索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学生的情绪智力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案例,为学校开展学生情绪辅导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方案;黄浦区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创建学生的幸福课程,分设了不同主题与教学案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幸福教育密切结合,为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卓有成效的尝试;静安区从青春期教育出发,抓住男生、女生身心发育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关键品质,着重探索“阳光男孩、花样女孩”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与课程方案,使学校青春期教育的视野有了新突破;宝山区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角度出发,总结亲子沟通的方法与策略、家庭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技术等,为当前家庭教育和家庭心理辅导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与可操作的范例。总体来说,这5个区通过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的打造与实践,不但使得本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辐射和影响力,而且对上海其他区乃至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本书虽然涉及不同的主题或对象,但并不意味着各个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限于这些主题或内容。希望这几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在打造品牌与特色的同时,也要关注时代的发展,不要囿于当前的特色,结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微课、微视频等方式,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共享课程,辐射到更多的群体,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最大化。
当然,本书也是一个阶段探索的产物。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双减”文件,教育部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体现了国家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身心发展水平的高度重视。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家校合作,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与新思考,还需要这5个区继续努力。
本书是上海市教委每年本级财政项目实施的成果,彰显了上海市教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本书虽然是当前这5个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但其他区也一直在做卓有成效的探索。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也对其他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启发和参考。
在后疫情时代和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比如如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对心理危机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开展医教结合与家校社协同等都需要做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上海市政府与上海市教委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也通过“学生关爱”项目、全员导师制等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也希望本书的项目团队,能够继续为上海市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相关市级共享课程建设作出努力。
是为序。
(序言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