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神秘的暗礁
海洋,地球上蓝色的宝石,它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然而,我们对广阔神秘的大海一无所知。当有一天,它打破原有的平静,汹涌地走向人类的时候,我们开始恐慌了……
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那件事当时轰动沿海居民,世界舆论和各种媒体争相报道。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员以及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极为关注。
事情大体是这样的:不久以前,几艘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形状很像纺锤,身体细长,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还大,行动起来也快捷得多。
经过科学家们综合分析——一方面丢开那些过低的估计,即这个东西只有200英尺长,同时去掉一些夸张的言论,即它有1英里,宽3英里长,我们可以断言,这个奇怪的生物,如果真实存在的话,它的体积是大大超过鱼类学家所认知的体积。这东西既然存在,而事实又不可否认,那么,由于人类好奇的心理,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怪物的出现会在全世界所引起的骚动。至于说这是无稽之谈,那是决不会有人赞同的。
因为,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孙总督号”在澳大利亚海岸东边5英里碰见了这个游动的巨大物体。巴克船长起初还以为是暗礁,正要测定其位置时,两道水柱从这个物体上喷出,“哔”的一声,直射天空,高度有150英尺,由此可以推断,除非这座暗礁中有间歇喷泉,否则,“喜金孙总督号”碰到的东西可能是还没有人知道的一种海中哺乳动物。同年7月23日,在太平洋上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相距350公里的太平洋上也看见了它,由此可知,这个奇特的鲸鱼类动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这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两个星期以后,在离上面说的地点有1000多公里远的地方,国营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时候,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同时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根据两船同时观察到的结果,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350多英尺(约106米)。
接连不断传来的消息,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号”所做的种种观察,茵曼轮船公司的“越提那号”跟这个怪物的一次相碰,法国二级军舰“诺曼底号”军官们所写的记录,海军高级参谋弗兹·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号”上所做的精密测算,这一切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这些怪事,对某些人来说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国家政府来说就不同了,特别是在英国、美国和德国,它们对这件事就极为关注。
在各大城市里,一些发行量不多的报刊上,出现了关于各种离奇的巨大动物的报道,从白鲸、北极海中可怕的“莫比-狄克”一直到庞大的“克拉肯”——这种怪鱼的触须可以缠住一只载重500吨的船而把它拖到海底下去——都应有尽有。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或者搬出古代的传说如亚里士多德和蒲林尼的见解(他们承认这类怪物的存在),或者搬出彭土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记述以及哈林顿的报告。这报告是不容怀疑的,他说,1857年,他在“嘉斯第兰号”上看见过一种大蛇,那种蛇以前只在那“立宪号”到过的海面上才能看见。
从此,科学界和媒体开始了一场巨兽是否存在的无休止的争辩,有的相信巨兽的存在,而有的则不相信,最后竟从海怪转为人身攻击,他们舞文弄墨、挥笔涂文,有的还抛泪洒血,展开一场激烈的论战。
这场论战持续了6个月。它涉及了巴西地理学院、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会和华盛顿史密森学院及其他科学机构,一些国家性大报也都乐此不疲地发表了严肃而有分量的文章。大量小报更是争先恐后,发表各种评论,“大自然不愚弄人”号召人们不要跟大自然作对。
在1867年初,这个问题几乎被人们淡忘,不再提了,然而又有新的东西出现在人们面前。它不再是一个没有得到解决的科学问题,实际上却成为一个科学险端,应该避免,但走向了另一极端,这个巨兽现在已变成了岩石、岛屿,或者暗礁,而且是一个模糊不清、能移动的暗礁。1867年3月5日,蒙特利海洋公司的“摩拉维安号”轮船正处于北纬27度30分,西经7度15分。当时它借着风力和400马力的动力以13海里每小时的速度航行,突然被一“礁石”撞了右舷,而这暗礁并没有在航海图上标明。幸好这船体性能优良,要不然恐怕会葬身海底。
这场事故发生在早晨5点。天将亮,负责眺望的水手们仔细地搜索了海面,只见在前方1/3海里处不断有水泡冒出,海水像是被猛烈搅动过。他们记录了所处方位后,轮船继续前进,船体并未大碍。船是撞上了暗礁,还是撞上了沉船残骸,这无从考究,但后经复查检修时才发现是船底部的龙骨断了。
如果不是三个星期后又一起类似事故发生,这一奇闻怕会很快就被人忘却。这次事故震惊世界,因为这艘船的拥有者丘纳特无人不知。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