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匠之美》:
我们可以把讲评课后的自改作文提到重于第一次作文的高度,把第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教师针对学生二次练笔的情况,调整学生的作文等级,或是给第一次的问题习作重新评分,以呵护学生的修改热情。
修改是讲评的落脚点。每次讲评之后,都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当下的作文教学,习作指导环节应适当“减肥”,而习作讲评要采取“增肥”措施,因为讲评本身就是最好的“习作指导”。
在讲评课流程的设计上,将赏析、评改结合起来,以赏带改,以评促改。就一堂课而言,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环节,融两者为一,达成讲评的目的。
一、好题鉴赏。在屏幕上展示习作中的好标题,并附上学生的名字。让全班学生大声读出这些题目及学生的名字。“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教师简短的讲评,让学生明白好的作文标题一般具有新颖、形象、简练、含蓄、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而不好的作文标题一般有太直白、太平淡、太俗气、太哕唆、太晦涩和文体特征不鲜明等缺憾。
讲评伊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也激发了榜上无名的学生的竞争心理。
二、片段欣赏。教师用红笔将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一一勾画出来,请学生们欣赏。在倾听前,教师提出要求:片段的精彩体现在哪儿?是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还是前后照应?读后让学生合作来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用电脑在屏幕上打出这些片段的内容并进行归类。
三、我来支招。教师将一篇需要修改的习作呈现出来,让学生从细处指出优、缺点,哪怕一个词,给这个学生出谋划策。在这个环节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作文评改者,每个人都有作文评改的权利,每个人都有阐述评改意见的机会。教师主动让位,让学生成为评改的主角。评改权利的转移,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佳作共赏。选一两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读后接受同学的提问或质疑。这样做能引发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比照反思,为再次修改奠定基础。
在讲评课基础上进行的二次练笔,使习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策拆解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这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此重视作文的修改,将它提升到比作文初稿更重要的程度。重新修改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一篇作文修改前后的明显不同,从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改是为了不改,通过修改掌握了写作方法后,就应该渐渐地减少修改,摆脱对修改的依赖,尽量一次性地写出好的作文,进而慢慢地做到胸有成竹,下笔千言。毕竟在考场上,没有太多时间用来修改,太多的修改也容易影响卷面的美观。所以,使用这招也要注意,二次练笔只是一种习作的方法,是在学走路阶段的扶手,而不是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