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金色的想象
0.00     定价 ¥ 46.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2006241
  • 作      者:
    方鸿辉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两轮两云到两暗

历史有时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证诸科学史,此言不虚。这里借“两云”的故事,说说对“两暗”的看法。

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天文学家托勒玫(约90-168)以地心说解释天象,提出均轮本轮之“两轮”说,认为众星均由东向西绕地做圆周运动,其轨道称为均轮,这对恒星而言大致与观测结果相符,但对行星就出毛病了。行星在天穹上的视觉轨道有时会出现由西向东的逆行。为了维护地心说,托勒玫在行星的均轮上加本轮作修正,而且越加越 多,竟用了80 个本轮才跟当时的天文观测数据凑合。地心说的两轮体系带有明显的人为性,但被罗马教廷奉为金科玉律。

1400年后,哥白尼(1473-1543)提出日心说,以地球自转和行星绕日公转自然地解释了观测到的星象,根本不需要什么均轮本轮,其简单明了远胜于地心说的两轮体系。但他慑于教廷之威势不敢公开,临终时才在病榻上签字发表。70年后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到金 星的盈亏现象,给地心说以致命一击,确立了日心说,两轮体系终于被摈弃。

回顾这段历史可见,如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错了,不管怎样拼凑粉饰终究难免失败,即使假上帝之威也无济于事。

19世纪末,以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支柱的经典物理学登峰造极,科学家得意之余未免踌躇满志。1899年除夕,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1824-1907)在欧洲科学家集会上发表新年祝词,他回顾了物理学取得的伟大成就后说:大厦已经建成,剩下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但是,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中仍有两朵乌云:一朵是迈克尔孙的光速实验结果与当时流行的“以太”说相抵触;另一朵是经典黑体辐射理论的“紫外发散”与实验不符。

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两朵乌云”,是为“两云”。

曾几何时,两朵乌云均化为倾盆大雨。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1858-1947)提出量子化概念,得出了与实验相符的黑体辐射理论,消除了紫外发散,并奠定了量子论的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解释了迈克尔孙的实验结果,否定“以太”的存在,揭示了时空的性质,并提出著名的“质能相当原理”,为原子能的利用提供了理论根据。量子论和相对论成为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并且衍生出许多重要的应用。开尔文虽然受到当时对经典物理学成就过分夸大的影响,但他提出的“两云”却成了新物理学发展的契机。科学是在不断揭露和解决矛盾中发展的,就是从这段历史中得到的宝贵经验。

“两轮”和“两云”的历史相似性在于:科学家的思想往往带有惰性,沿老路走惯了,即使遇到障碍也不敢逾越,而胜利属于敢另辟蹊径的勇者。

时序又流逝了100年,20世纪末又有人对科学的成就踌躇满志,著书宣扬“科学的终结”,这可比百年前的“大厦已经建成”走得更远。但吃一堑长一智,响应者寥若晨星,想学开尔文者却大有人在。

2003年2月1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卫星(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的观测结果,天文物理学家据此推算出:原子等通常物质只占宇宙中所有物质的4.4% ,其余是22.6% 的“暗物质”和73%的“暗能量”。换言之,宇宙中95% 以上的物质是看不见的怪物。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暗”的提出,不禁令人回想起百年前的“两云”。

提出暗物质假说是为了解决恒星超速与星系引力不足的矛盾。天文学家观测到位于星系边缘的恒星速度过大,所产生的离心力如不能被其所受之引力抵销,恒星会从星系中飞走,星系就无法维持。但计及星系中的全部可见物质,仍远不足以产生所需要的引力。于是假设存在一种暗物质,它像普通物质那样产生引力,却无法被看到。暗物质究为何物?至今仍众说纷纭。

提出暗能量假说是为了引入反引力以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到遥远星体光谱的红移,发现宇宙在不断膨胀。最近的天文观测又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这就产生一个问题: 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天体物理学家假设存在一种与引力方向相反的反引力,它具有能量却不能看见,故称为暗能量。根据质能相当原理,暗能量也具有质量。暗能量是何方神圣?科学家也说不清楚。

如今之“两暗”比当年“两云”更神秘,结局如何尚难逆料。

一种可能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果真能在星火阑珊处找到暗物质和暗能量,那当然是科学的大突破, 肯定会对物质、能量、真空和时空结构之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者,弥漫整个宇宙的暗能量如能加以利用,那可比原子能更充沛。

另一种可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科学家有新发现,建立起新理论,对恒星超速和宇宙加速膨胀作出新解释。这同样是石破天惊的科学大突破。实际上,已有人在朝这方面探索。超弦理论要求多于三维的高维空间,传统的说法是那些多余的空间极小,卷曲闭合藏起来了。有人提出不同说法:部分多余空间不是极小而是极大,具有宇宙尺度。引力在传播中会从三维空间逐渐“漏”到高维空间中去,使得三维空间中“漏”剩的引力随距离的变化规律比平方反比律减弱得更快。这样不需要暗能量就能对宇宙加速膨胀作出解释,已有人按这条思路在对引力强度做实验。

“暗能量太玄了,会不会像两轮那样为凑数据而想象出来的?”

非也!暗能量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爱因斯坦,1915年他发表广义相对论,发现其引力方程的解与当时流行的“稳恒宇宙说”相抵触。为附和稳恒宇宙说,爱因斯坦在引力方程中添加“宇宙常数项”以抵销部分引力,其实就是暗能量。稳恒宇宙说被否定后,他坦承这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如今暗能量信奉者深信:“爱因斯坦并没有错。”这又似乎高兴得太早了。

暗能量除能提供反引力外,并无其他根据。据2003年7月22日《纽约时报》报道,已有几个天文学研究小组声称发现暗能量的证据,其实多半只是复述引力减弱而已。暗能量的存在尚待进一步验证,需要有独立于反引力之外的其他证据。

只要恒星超速和宇宙加速膨胀确实存在,看来无论结局如何,“两暗”将会触发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

“似曾相识燕归来”,历史是否又在重演?


展开
目录

科 学 畅 想

爱因斯坦              我的理论——什么是相对论

沈致远                师法自然

徐志摩                大自然是一本绝妙的奇书

唐  韧                你知道哪朵云彩有雨

伊菜·马奥尔          无穷之旅

顾玉东                动手与练脑

科 学 人 生

李政道                   纪念爱因斯坦

费恩曼                   科学家是怎样做成的

贝弗里奇                   杰出科学家的特征

杰尔居埃                   老师,伟人——纪念奥本海默

佚  名                    X射线的发现者

杨振宁                    邓稼先

龚  昇                    他为中国现代数学研究指明了方向——纪念罗庚师

李政道                    杰出的科技帅才

叶永烈                    陈中伟

方鸿辉                    还原一个名字

科 学 历 程

爱因斯坦                    我大学前后的学习和探索

爱因斯坦                    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伽利略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杨振宁                    机遇与眼光

丁肇中                    我所经历的 20 世纪实验物理学

哈拉尔德•弗里奇          量子物理学的魅力

汪品先                    编制地球的“万年历”

沈致远                    两轮两云到两暗

科 学 伦 理

爱因斯坦                      科学定律和伦理定律

史怀泽                      敬畏生命

蕾切尔•卡逊               明天的寓言

周光召                      科学家的责任

邱仁宗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

流沙河                      蜻蜓不再飞回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