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必知的人物与故事——画家》:
寓情山水 诗画同曲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这首妇孺皆知的诗篇,以极为洗练、简洁的文字为人们细致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卷。
王维的诗清新自然,别成一格,流传极广。同时,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古今许多美术著作都称赞过他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诗常在清灵之中透出几分禅意。而他的画更是着笔清新,笔墨淡出,观他的画,人们能自然而然地体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独特艺术底蕴。苏轼就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画讲究诗情画意,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王维的画韵味含蓄而丰富,意境清旷而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山水画中最注重对意境的表现,王维将自然意境诉诸文字,状物表意,使诗情与画意有机结合,为世人创造出了更为广阔幽远的艺术空间。
在山水画中,王维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他首创了破墨山水,摒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仅用水墨渲染而成,把原先以勾线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方向推进了一步。明朝董其昌就曾说王维的山水画“是一变勾斫之法为水墨渲染”,便可见他对山水画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王维生平
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原籍山西祁县,后随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
王维自幼聪颖,9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书、画精绝,娴于丝竹,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青年时代便已名噪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
王维于唐开元九年(721)春天中状元后,被任命为太乐丞。但不久之后,便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被谪为济州司法参军。王维当年秋天便离开京城,赴济州上任,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
王维离开济州后于唐开元十七年(729)赴长安,在长安又闲居了几年。王维这个时期不太得志,青年时期赋闲,心中当然不是滋味。此间又遭丧妻,心中郁郁寡欢。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开始学佛,几十年一直独身,于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他在诗中写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闲居长安时,他曾赴洛阳献诗于中书令张九龄,随后便隐于嵩山。嵩山地近东都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次年他便拜右拾遗,又为朝官。做了两年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进入中年后或隐或官,但仍为侍从闲官,总不得志,这样又过了10年。
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随之进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后,他曾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为他的名气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不管他答应不答应,硬委之以伪职。但王维的心依旧追随唐王朝。安禄山宴其部下于凝碧宫,王维闻之而悲,暗中作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日后,正是这首诗救了他的命。
唐至德二载(757),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有人提出王维凝碧宫诗可证其忠于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以赎其死罪,唐肃宗为此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任用他为太子中允,可谓不幸中之大幸。这时,王维已接近暮年,不久,加集贤殿学士,后又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唐上元元年(760)夏,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但只一年时间,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