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微生物
1.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3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1.3.1 形态学时期
1.3.2 生理学时期
1.3.3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1.4 应用微生物学概念、分类及展望
1.4.1 应用微生物学概念
1.4.2 应用微生物产品的分类
1.4.3 应用微生物菌种资源
1.4.4 应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4.5 应用微生物学的展望
第2章 微生物系统
2.1 微生物的营养
2.1.1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1.2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2.1.3 微生物的培养基
2.2 微生物的生长
2.2.1 微生物的生长测定
2.2.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2.2.3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2.3 微生物代谢
2.3.1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2.3.2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2.4 微生物酶
2.4.1 酶的组成
2.4.2 酶的催化特性
2.4.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2.5 微生物生态
2.5.1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2.5.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3章 应用微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生物修复
3.1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
3.1.1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3.1.2 共代谢
3.1.3 微生物的去毒作用
3.1.4 微生物的激活作用
3.2 化学结构特性与生物降解
3.2.1 化学结构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3.2.2 抗生物降解物
3.2.3 化学品的生物有效性与生物降解
3.3 环境条件与生物降解
3.3.1 非生物因子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3.3.2 生物因子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3.4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3.4.1 脂烃类的降解
3.4.2 苯系物的降解
3.4.3 多环芳烃的降解
3.4.4 卤代脂肪烃的降解
3.4.5 卤代芳香烃及其衍生物降解
3.4.6 硝基芳香烃类的降解
3.4.7 表面活性剂的降解
3.4.8 农药的降解
3.4.9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降解
3.5 原位生物修复
3.5.1 水力学控制
3.5.2 亚表层供给系统
3.5.3 阻塞控制
3.5.4 原位氧源
3.5.5 原位共代谢
3.5.6 生物通气
3.5.7 我国原位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实践
3.6 无机污染的生物修复
3.6.1 无机污染物的修复
3.6.2 无机污染物的生物积累和生物吸着
3.6.3 生物氧化和还原
3.6.4 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3.6.5 典型无机污染的生物修复潜力
3.7 真菌的降解作用与生物修复
3.7.1 真菌的降解作用
……
第4章 应用微生物技术与水处理
第5章 应用微生物技术与农药、肥料、饲料
第6章 食用菌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