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学生
在开始这次关于教师的谈话之前,我们最好先回想下“教师”这个词的一般含义。我指的不单单是学校的教师,而是所有能教给别人知识的人。“教”这个词的意思,不仅指传授知识和技能,也有教导、指引的含义。
当然,一般意义上教导别人的教师所具有的一系列品质,学校的教师也都应当具备。在教育学著作和一般书刊里,都强调认为,教师不应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教育学生做人,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所在。
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遗憾的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还有不少误区,教育工作仍然薄弱,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我认为,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育人的任务,但往往把这当成次要的。此外,教育工作似乎总是单独进行的,没有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科学知识,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怎样使教育的力量变为现实,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科的教学法体系。
单就教育工作的结果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应该说,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我们来举个例子,说说这个问题吧。
比如说,教师个人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该怎么理解这种教育影响呢?
人们通常把对教育的影响和教师的威信联系起来,认为教师要顺利且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威信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正确,教学和教育工作没法有效地展开。有些作者还指出,在维持教学秩序时必须严格要求,才能保障学生有效地学习。
这种说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应该先弄清楚,当人们在谈论威信时,到底是指什么。
确实需要弄清楚。波·勃·叶希波夫主编的《教学法原理》里,有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书里提到有一位教师,她认为教师的艺术就在于要学会迫使全班学生好好学习。“迫使”这个词让我十分震惊。震惊在于,我一生中也见过不少这样的教师,他们采取严厉的手段,迫使所有学生服从课堂纪律、完成作业。如果按我们一般的定义来看,这样的教师是非常有威信的。
这里很适合回想下А.С.马卡连科的话,他曾经揭露并严厉谴责了家长虚假的威信(А.С.马卡连科《儿童教育报告》)。马卡连科认为,强迫的威信就是虚假威信的一种。在这里,摆在首要位置的就是各种纪律规定,震慑学生使他们不敢犯错误。А.С.马卡连科还指出了虚假威信的其他表现形式。
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的虚假威信只能表面上维持课堂纪律,使学生完成作业。乍看起来,确实一切顺利。而实际上,并没有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
为了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急于求成、刻意而为反而会一无所获。以我的经验来看,刚开始时学生有点胆怯,后来会越来越自信,并且能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我的二年级学生想布置一个关于列宁生平事迹的展览台,得知我支持这个活动后,学生们非常高兴。他们自己做了分工:有的收集照片;有的收集印刷品;有的写关于列宁的文章;还有的负责装饰展览台。一切都做得很好,并且能按时完成。
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这是培养他们意志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意志在人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师总是牵着学生走路,那他就不懂得意志力形成的条件和源泉。让学生自己确定目标、拟定工作计划,就会有强烈的动机,帮助他们克服在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这正是一种克服困难的练习,也是对意志力的锻炼,而意志力是坚强意志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现在有不少这样的活动,已经不仅局限于本班级内,甚至还要联合其他班级。例如,我三年级的学生制订了一系列学习目标,还给一年级的学生演出了木偶剧。应该说,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空间,可以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学工作中还有其他一些方面,有助于树立教师真正的威信。
常常听说,在给学生上课过程中,教师保持专注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全神贯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职业的热爱和自身知识水平的掌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