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前必须做好必要的物质、技术与活动安排的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采访前若准备工作做得充分,采访时就会得心应手,采访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若采访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采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冷场、话题偏离、记者被采访对象带偏采访节奏等问题,也很容易给采访对象留下记者不够专业的印象,对后续采访环节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看出采访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采访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采访策划、物质准备,在特定时候记者还要探究采访对象心理并说服其接受采访。一、采访策划
采访策划是指记者在采访前进行的收集信息和规划内容,明确采访对象和采访目的,对采访对象以及采访问题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提前了解,以确定采访大致环节和问题走向的活动。采访策划具有目标性、科学性、整合性和创新性。
(一)策划报道,确定采访目的
采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调查活动,具有极强的目的性。记者进行采访是为了获得特定信息并通过大众媒介将信息传播出去,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如今信息爆炸时代,记者作为官方发言者,进行的报道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和目的。明确采访目的就如同在烹饪前,要确定做什么菜,菜品确定了才好准备食材、调料等。确定了采访目的后,记者根据自己需求,明确需要的信息有哪些、可以从什么人那里获得相对详细准确的第一手信息。确定采访目的可以帮记者避开无关紧要的问题,根据已有的报道思路,制定一个大致的采访框架。策划报道可以从报道题材与主题、报道规格与规模、报道角度与导向、采访路径几个方面来思考。
1.报道题材与主题的策划
新闻题材是新闻作品中包含的事实材料的总称,即新闻作品所涉及的人、事和物。广义的题材指社会生活、社会现象中的某个领域,如“工业题材”“科技题材”“军事题材”“时政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叙事中所包含的一组完整的事实材料。
选择报道题材,实质上是明确“报道什么”。世界之大,万物之复杂,每天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而受新闻报道版面、新闻工作者人数、获取信息范围等限制,媒体不可能就已发生的每件事情都进行详细报道,也不可能逢事必报,有闻必录。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制作的最初阶段要充当一个“把关人”,对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过滤,对报道的题材进行取舍,力求把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传播给公众。总而言之,新闻报道题材的策划,就是指记者对报道题材的选择。
新闻报道题材策划有三个基本原则,即真实性、新颖性和针对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媒体报道的新闻不真实,意味着欺骗受众,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因此,真实是新闻的命脉所在,也是任何新闻报道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此外,新闻报道题材实质上是事实材料的组合,策划新闻报道题材也必须遵守真实性原则。
新颖性是新闻报道题材策划的一个基本原则。新颖性是指新闻报道题材的创新性,新闻报道题材新颖可以提升新闻报道题材的价值,以及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接受度、认可度。新闻报道题材不新颖,意味着受众不欢迎、不感兴趣,最终的新闻产品逃不脱“被忽略”“积压滞销”的后果。在千篇一律的事实材料中,发现新闻报道题材的新颖性,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个考验。
针对性是指新闻报道的策划者选择这个题材的理由。策划者在选择新闻报道题材时,需要问自己一系列问题,包括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进行策划?这个题材和其他题材相比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这个题材的报道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来进行讨论的?其能够带来怎样的社会影响,能否达到报道这篇新闻的目的?新闻报道题材策划的针对性实质上是一种“有的放矢”,这种“有的放矢”是建立在策划者对大局的准确把握、对政策的熟练掌握、对社会生活的知悉以及对受众需求的了解等基础上的。
主题是指文艺作品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新闻主题是指一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统摄新闻报道中人、事、物等事实材料。主题在新闻报道中起主导作用,主题所反映的主要事实或重要问题,是记者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主要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
新闻报道主题的策划同样具有新颖性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不够新颖,就不足以吸引受众观看后续的新闻报道,因此,在新闻报道主题策划阶段就要抓住受众的兴趣点。此外,新闻报道主题还具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即新闻主题的思想性,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是对报道主题的最基本要求。
报道题材与报道主题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是报道题材是报道主题的基础。报道题材是人、事和物的事实材料的组合,新闻报道策划者需要从这些事实材料中,提取中心思想,即新闻报道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后续报道,因此报道题材是报道主题的基础。
二是报道主题是对报道题材的升华。报道主题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它来源于报道题材而远远超脱于这些事实材料,它借助报道题材中的事实材料体现出来,给予受众以反省和警示,是对报道题材的升华。
简而言之,报道题材策划是组织事实材料的过程,它服从于报道主题策划的需要,而报道主题的策划是对报道题材的统领,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主旨与灵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