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羊脂球
0.00     定价 ¥ 30.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9081726
  • 作      者:
    [法]居伊·德·莫泊桑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参加过普法战争,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后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他的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64年作为新中国首批留法学生,到法国勒恩大学进修两年。后进入教育界,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国纯文学翻译三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约有一千五百万字。 主要译作:小说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戏剧有《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有《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等六种。此外,编选并翻译《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他首次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他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李玉民“译文洒脱,属于傅雷先生的那个传统”(柳鸣九语)。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连数日,溃军的一股股队伍,纷纷穿过这座城 市。那根本不算队伍,完 全是散兵游勇。那些人胡子拉碴,又长又脏,军装也 破烂不堪,既没有军旗, 又不成为团队,只是拖着脚步朝前走。他们都显得神 情沮丧,筋疲力尽,再也 不能想什么,再也不能拿什么主意了,仅仅凭习惯机 械地移动脚步,一站住就 会累趴下了。他们大多是应征入伍的性情平和的人、 安分度日的年金领取者, 一个个都被枪支压弯了腰,还有年轻而敏捷的国民别 动队员,他们容易惊慌失措, 又能立刻斗志昂扬,他们随时准备冲锋陷阵,也随时 准备溃退逃跑。此外,他 们中间还零星夹杂着穿红色军裤的士兵,那是一次大 型战役中被击垮的师团的 残部。身穿深色军装的炮兵,同各种步兵排列在一起 。有时也能看见一名龙骑 兵的闪亮的头盔,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跟随脚步比较 轻快的步兵,显得十分吃力。
  随后,游击队也一批批穿城而过,每队都起了英 勇的称号,诸如“败军复 仇队”、“坟墓公民团”、“敢死队”等等,不过, 他们的样子倒像土匪。
  他们的官长,也都是从前的布商或粮商、油脂商 或肥皂商,临时充当军人, 因为钱多或者胡子长,就被任命为军官,全身披挂着 武器、法兰绒绶带和军衔。
  他们讲话声如洪钟,经常讨论作战方案,大言不惭, 自以为肩负着危难的法国 的命运。不过,他们有时也惧怕手下的士兵,那原本 是些亡命之徒,勇敢起来 往往不要命,但是奸淫抢掠,无法无天。
  据说,普鲁士军队就要开进鲁昂城。
  当地的国民卫队,两个月来一直在附近树林中, 小心翼翼地侦察敌情,有 时开枪打死自己的哨兵。哪怕荆丛里有一只小兔子动 一动,他们就立刻准备投 入战斗。现在,他们都各自逃回家中,那些武器、军 装,在方圆三法里之内用 来吓唬路标的一整套凶器,都突然不翼而飞了。
  最后一批法国兵总算过了塞纳河,要从圣赛威尔 和阿夏镇的方向退往奥德 梅桥。走在最后的是将军,左右由两名副官陪伴,徒 步行走。率领这样的乌合 之众,他实在回天乏术,一筹莫展。而且这个以勇武 著称、战无不胜的民族, 竟然遭此惨败,全线崩溃,他裹在其中,也不免感到 茫然失措。
  此后,城中便是一片寂静,一片静悄悄而又惶惶 不安地等待的气氛。许多 大腹便便的市民,在生意场上丧失了男子气概,现在 惴惴不安地等待胜利者, 他们心惊胆战,唯恐敌军看见他们烤肉的铁签或者大 菜刀,就说是窝藏武器。
  生活似乎停止了,铺子都关门闭店,街上阒无人 声。偶尔有个居民上街, 也被这种沉寂吓坏,便溜着墙根匆匆离去。
  就在法军撤完的第二天下午,不知从哪儿冒出几 名轻骑兵,穿城疾驰而过。
  不久,从圣卡特琳山坡就黑压压下来一大片人,与此 同时,另外两股侵略大军, 也像潮水一般,出现在达纳塔尔和布瓦纪尧姆的两条 大道上。这三支大军的先 头部队,恰好同时在市政府广场会合。随后,德军大 部队开到,一营一营,从 周围的大街小巷列队出来,沉重而整齐的步伐,踏得 路石咯咯作响。
  一种陌生而喉音很重的声音所喊的口令,沿着房 舍升起。那些房屋看似空 空荡荡,一片死寂,可是在紧闭的窗板里面,一双双 眼睛却在窥视胜利者:那 些胜利者成了这座城市的主人,根据《战时权法》主 宰全城人的财产和性命。
  居民守在昏暗的房间里,都惊恐万状,如同遭受大灾 大难,发生强烈地震,什 么智慧和力量都无能为力了。是的,每逢事物的秩序 被打乱,安全便不复存在, 原来受人类法律或自然法则保护的一切,现在就要遭 受一种无意识的残暴力量 的蹂躏,人们就会产生这样惶恐的感觉。大地震将一 个地方的所有人压死在倒 塌的房屋之下。泛滥的江河同时冲走淹死的农夫和耕 牛的尸体,以及房屋的梁 柱。同样,打了胜仗的军队就要屠杀自卫的人,押走 俘虏,以战刀的名义抢掠, 用大炮的轰鸣感谢上帝。所有这些可怕的灾难,让我 们无法再相信永恒的正义, 也无法按照我们所接受的教导那样,再相信上天的保 佑和人类的理性。
  德军小分队挨家敲门,然后进了屋。这就是入侵 之后的占领。战败者从此 开始尽义务,必须热情招待胜利者。
  过了一段时间,最初的恐怖一旦消失,气氛又重 新平静下来。在许多家庭里, 普鲁士军官都和一家人同桌吃饭。有的军官也很有教 养,并且出于礼貌,替法 国惋惜,说自己本不愿意参加这场战争。房主自然要 感激普鲁士军官的这种感 情,何况说不上哪一天,还要仰仗他的保护呢。把他 侍候好了,也许能少摊派 几名士兵来吃饭。既然什么都要听命于这个人,又何 必伤害他呢?那样干不是 勇敢,而是鲁莽。现在的鲁昂市民,已没有大胆鲁莽 的毛病了,不像当年那样, 因英勇守城而使这座城池闻名遐迩。最后他们还这样 考虑,只要不在公开场 合同外国人亲近,在自己家里客气一点儿并不为过。
  这也是他们从法兰西文明 礼貌中得出的至高无上的理由。在外面,彼此成为路 人,可是回到家里,大家 都愿意交谈。每天晚上,大家守着炉火取暖,德国军 官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就是整个城市,也渐渐恢复了常态。法国人固然 还不大出门,可是大街小 巷挤满了普鲁士兵。况且,那些蓝色轻骑兵军官,身 上佩带的杀人的大家伙拖 在马路上,虽然显得盛气凌人,但是比起去年也是在 这些咖啡馆里吃喝的法国 轻骑兵军官来,对普通公民的蔑视态度并不算特别厉 害。
  然而,空气中多了点什么,多了点难以捕捉的陌 生东西,那是一种不能容 忍的外国气氛,如同扩散的一种气味,异族入侵的气 味。这种气味充斥家家户 户和所有广场,改变食品的味道,使人产生远行到野 蛮而危险的部落的感觉。
  胜利者要钱,要很多钱。居民总是如数缴纳,他 们也的确富有。不过,诺 曼底商人财越大越抠门儿,出一点血,拔一根毛,看 着自己的财富有一点儿转 到别人手中,他就特别心疼。
  可是出了城,沿河流往下游走两三法里,到克鲁 瓦塞、埃普塔尔或比萨尔 一带,船夫和渔人能经常从水底打捞上来德国人的尸 体。那些尸体在军服里泡 得胀起来,有用刀捅死的、用脚踢死的,也有脑袋被 石头砸烂的,或者从桥上 被人推下水的。河底的淤泥里,埋葬了不少野蛮而合 法的暗中复仇,那是不为 人知的英勇行为、不声不响的袭击,比白天打仗还危 险,但又不能扬名。
  须知对外敌的仇恨,总能武装起几个义无反顾的 人——他们为了一种信念, 随时准备献出生命。
  总而言之,入侵者在全城实施严格的纪律,并没 有干出一件传闻他们在挺 进中所犯的暴行。于是,城里人胆子壮起来,那些商 人又蠢蠢欲动,心中渴望 做生意了。有几个商人在还是由法军据守的勒阿弗尔 港有大笔投资,他们打算 从陆路先到迪埃普,再乘船转到那个港口。
  P1-3
展开
目录
羊脂球
一个诺曼底人
皮埃罗
疯女人
晚会
复仇者
恐怖
第二十九床
魔鬼
两个朋友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归来
嫁妆
火星人
魔椅
春天
舆论
保罗的女人
西蒙的爸爸
一次野餐
一名农场女佣的故事
一家子
泰利埃妓馆
伊韦特
奥尔拉(1887)
奥尔拉(第一版)
深坑
莫泊桑生平和创作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