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名人传/学生课外文学名著精读丛书
0.00     定价 ¥ 23.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9232321
  • 作      者:
    [法]罗曼·罗兰
  • 出 版 社 :
    长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后因其“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与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就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为我们今天所称道的世界衔己文学的典范之作《名人传》。
展开
精彩书摘
  《名人传/学生课外文学名著精读丛书》:
  他不断地如醉如狂地投入恋爱,不断地幻想着幸福,然而当幻想破灭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悲苦的煎熬。贝多芬最丰富的灵感,就来源于这种时而热爱、时而高傲的反抗的轮回中,直到他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他的激昂的性格才在凄恻的隐忍中趋于平静。
  1801年时,他爱上了丽埃塔·圭恰迪妮,他那首那举世闻名的作品第二十七号之二的《月光奏鸣曲》就是献给她的。他写信给韦格勒说:“现在我的生活比较甜美,和别人的来往也较多了些……这些变化是一个可爱而有魅力的姑娘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两年来我第一次感到幸福的日子。”可是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这段爱情使他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残疾,境况的艰难,使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娶她。其次,圭恰迪妮是稚气的、自私的,让贝多芬在爱情中感到苦恼。
  1803年11月,她嫁了加伦贝格伯爵——这样的热情如果得不到回应,是最能摧残心灵的。而像贝多芬那样,心灵早已因疾病而变得虚弱,这种狂乱、崩溃的情绪更有可能把他完全摧毁。
  他的一生只有这一次,使他到了几乎一蹶不振的地步。此时的他对人生和爱情充满了绝望,只需读他写给兄弟卡尔与约翰的遗嘱便可知道,那上面注明着“等我死后拆阅”。这是惨痛之极的呼声,也是反抗的呼声。我们听着不由充满了怜悯。他甚至差点儿就要结束他的生命,幸亏他的坚强的道德情操阻止了他。但是,他病愈的最后一丝希望也没有了。
  “我曾经赖以支持的卓绝的勇气也消失了。噢,神啊!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吧,就是一天也好!我有多久没有听到欢乐那深远的声音了!奥!上帝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和它相遇?……永远不?不!这太残酷了!”这是一种临终的哀诉。但是,贝多芬又活了二十五年,他的坚强的性格使他不会屈服于磨难。
  “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刚刚开始。我每天都在接近我可以预见到却又无法确定的目标……噢!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的折磨,我将拥抱世界!……没有任何休息!除了睡眠,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休息。而可怜的我不得不花费比从前更多的时间去睡眠……我已经快忍受不住了,病痛让我倍受煎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啊!能够千百次地享受人生,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这爱情、这痛苦、这意志,这时而颓丧时而骄傲的转换,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的大作品里:附有《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作品第二十六号);被称为《月光曲》的《月光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之二);《第二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其中戏剧式的吟诵体,宛如一场伟大而凄婉的独白;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号);《克勒策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七号);根据格勒特的词句所谱的六支悲壮惨痛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八号)。
  至于1803年的《第二交响曲》,却反映着他年少气盛的爱情,这显然是他的意志占了优势。一种无可抵抗的力量把他忧郁的思想一扫而空。生命的沸腾掀起了乐曲的终局。贝多芬渴望幸福,不愿相信他的病症无法医治;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心中充满着希望。
  在贝多芬的这些作品里,有好几首进行曲表现了强烈而紧凑的战斗激情。这在《第二交响曲》的快板与终曲里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奏鸣曲的第一章,更富有英武壮烈的气概。这种音乐所特有的战斗性,令人想起产生它的时代。
  它让贝多芬的感情激动起来。骑士赛弗里德说:“他在亲密的友人中间,很高兴地谈论政局,用超于常人的聪颖、犀利且明确的目光作出判断。”他把所有的同情都倾向于革命党人。
  在他晚年时最了解他的申德勒说:“他爱共和的原则。他主张无限制的自由与民族的独立……他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地建立共和民主的政府……他希望法国能实现全民选举,希望波拿巴能建立起这个制度,为人类的幸福奠定基石。”他仿佛一个革命的古罗马人,受着普卢塔克的熏陶,梦想着一个由胜利之神——法国的首席执政官——建立的英雄共和国。于是,他接连写下《英雄交响曲:波拿巴》——帝国的史诗和《第五交响曲》的终曲——光荣的史诗这两部乐曲。
  其中,前一首是真正的革命音乐,其中时代之魂复活了,那么强烈、那么纯洁。因为这些巨大的事件在他这孤独的巨人心中显得如此强烈与纯洁,即使和现实接触也不会减损分毫。贝多芬的面容,似乎都受着这些历史战争的影响,反映着这些史诗般战争的色彩。
  ……
展开
目录
阅读准备
贝多芬传
作者自序
一、童年时代
二、痛苦已在叩门
三、孤独
四、欢乐
米开朗琪罗传
原序
导言
上编战斗
下编舍弃
尾声死
后序
托尔斯泰传
罗曼·罗兰致译者书(代序)
一、最近消失的光明
二、从喀山到高加索
三、军旅生涯
四、世界名著
五、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六、他的面目确定了
七、战斗告终了
读后感
知识考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