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跟着化学家做实验
0.00     定价 ¥ 6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041644
  • 作      者:
    [美]丽兹·李·海拿克
  • 译      者:
    孙亚飞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有毒,会爆炸——这是很多人对实验的固有印象;冷峻,很严肃——这是很多人对科学家的固有印象。
这当然不是事实!
“学习科学一定要从课本开始吗?”
“我的孩子现在看科学史的书会不会太早?”
家长可能会存在这样的疑虑。那么,这套科学桥梁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为之后的学科学习奠定基础,筑一座桥联结孩子与科学家。

★美国科普畅销书作者、最受欢迎的STEM科学教育家之一——丽兹·李·海内克全新力作;清华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科研人员精心翻译。
★借由25位化学家的故事走进化学史的世界,发现科学家们看待与理解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
★关于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故事,正是传统的以知识、原理为重的科学课程比较忽视,却能够启发孩子们的内驱力,甚至影响他们人生规划的重要因素。
★书中介绍的大量实验,不仅能让孩子自己直接动手操作,由此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还能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标相联系,成为课堂学习的经验铺垫与启蒙。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丽兹·李·海拿克(Liz Heinecke)
从第一次观察蝴蝶开始,丽兹·李·海拿克就喜欢上了科学。她毕业于美国的路德学院,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了细菌学的硕士学位。在经历十年分子生物学的科研工作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她离开了实验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成为一位全职妈妈。很快地,她发现她的三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和她一样非常热爱科学。于是,她开始在她命名为“厨房科学家”的网站上记录他们的科学探险。
她希望能够向别人传递她对科学的热爱,这件事变成了当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台)旗下的一个常规电视节目,这也使得她成为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地球大使。为了让父母和不同年纪的孩子能够更方便地一起做实验,或者孩子能够独自安全地做实验,她撰写了一系列适合儿童的实验书、科普书,受到全球众多儿童及其家长的欢迎。

译者:孙亚飞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科研人员,青年科普作家,从事科学传播及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高中参加化学竞赛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后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2010 年开始从事科普工作,2012 年加入科学松鼠会。在得到平台开通的课程《化学通识30讲》广受好评,同时在知乎、果壳、《博物》杂志等媒体平台发表各类作品逾百万字,已出版著作《元素与人类文明》(获第 17 届文津奖)《原子王国历险记》及译作《诗意的原子》(“文津图书奖”推荐书目)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译后记】
有毒,会爆炸——这是很多人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冷峻,很危险——这是很多人对化学家的固有印象。
这当然不是真实的世界。
化学是一门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学科,很多化学实验操作的雏形,比如萃取,还有过滤,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路走来,直到现在都是实验操作的经典动作。
发明创造这些技艺的人或许已不可考,但是总有学者会掌握、记载这些技艺,让它们得以传承。这些学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家。
或许,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去跟着化学家们做一回实验,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
《跟着化学家做实验》是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者丽兹李海拿克的又一部作品。此前作为译者,我已经尽己所能,展现过她的实验类科普童书《给孩子的食物实验室》。
而在这本书中,出现了25位不同时期的化学家,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科学家拉瓦锡和居里夫人,也有塔普提这样的远古传奇人物,还有蕾切尔•卡逊这样以一己之力改变环境科学的斗士。尽管他们的教育背景和性格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他们追求科学的热情却是一致的。
众多人物中,还出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身影,也就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她因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病人而备受尊敬。在这本书中,你会了解她是如何从植物中提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人文关怀”是这本书赋予化学实验与化学家的底色,也是化学这门学科存在的真正价值。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出现,都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氢和氦创造出太阳,水孕育出最初的生命,人类也因氧气而兴旺,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芯片中的硅……哪怕是被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声讨的DDT农药,最初也是为了对抗丛林中传播疾病的各类害虫,正是人类自己的滥用才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所以,跟着化学家做化学实验,或许我们就能理解化学家眼中的世界,理解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每个人的改变或许都是有限的,就像第一个创造出萃取和过滤的人,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他们的名字,即便是普利斯特利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因为错把燃素论当作圭臬而错过伟大发现。但是,放在更大的尺度来看,这对人类、对宇宙,都只是漫漫长河中的小涟漪罢了。
重要的是,我们激起了这一片小浪花,哪怕它并不起眼。
从今天起,从这本书起,我们动起手来,用化学实验撬动这无垠的宇宙!
展开
目录
前言
实验1
化学家:塔普提-贝拉提卡利姆——生于公元前1200年*
实验:蒸馏香氛
实验2
化学家:盖伦——生于公元129年*
实验:肥皂
实验3
化学家:贾比尔•伊本•哈扬——生于公元815年*
实验:蒸发
实验4
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生于1733年
实验:碳酸化反应
实验5
化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生于1743年
实验:氧化反应
实验6
化学家:亚历桑德罗•伏特——生于1745年
实验:化学电池
实验7
化学家:威廉•亨利•帕金——生于1838年
实验:合成染料
实验8
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
实验:元素周期表
实验9
化学家: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生于1859年
实验:温度与化学反应
实验10
化学家:阿格内斯•普克尔——生于1862年
实验:表面张力
实验11
化学家:玛丽•居里——生于1867年
实验:元素提取
实验12
化学家:瑟伦•索伦森——生于1868年
实验:pH值
实验13
化学家:米哈伊尔•茨维特——生于1872年
实验:色谱法
实验14
化学家:爱丽丝•鲍尔——生于1892年
实验:提取有机油
实验15
化学家:格蒂•科里——生于1896年
实验:科里循环
实验16
化学家: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生于1906年
实验:模拟原子内部
实验17
化学家:蕾切尔•卡逊——生于1907年
实验:环境污染物的扩散
实验18
化学家:安娜•简•哈里森——生于1912年
实验:有机化合物与紫外线
实验19
化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生于1920年
实验:DNA结构
实验20
化学家:伊迪丝•弗拉尼根——生于1929年
实验:分子筛
实验21
化学家:屠呦呦——生于1930年
实验:药用植物化合物
实验22
化学家:阿达•约纳特——生于1939年
实验:核糖体结构
实验23
化学家:玛格丽特•凯恩斯•埃特——生于1943年
实验:培育晶体
实验24
化学家:琳达•巴克——生于1947年
实验:嗅觉化学
实验25
化学家:蕾切尔•伯克斯——生于1975年
实验:智能传感器

专业术语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
致谢 / 关于作者
关于摄影师 / 插画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