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李四光科普作品精选 名师解读版
0.00     定价 ¥ 16.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2200748
  • 作      者:
    李四光
  • 出 版 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读一本书,尤其是科普书,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下作者的学科背景。这本书的作者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这本由大科学家写的科普书,精选了包括《看看我们的地球》在内的20余篇科普作品,作者李四光以文学随笔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丰富而有趣的地理知识。 你知道随着四季的更替,地球会在其轨道的位置上发生推移吗?你知道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是如何从热量的角度切入,提出对太阳年龄的猜想的吗?想了解这些地球的“秘密”,赶紧打开书本,阅读起来吧。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他率学生在河北、山西实习时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1929年被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选为国外会员,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1931年被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应邀赴英国伯明翰、剑桥等大学讲学。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李四光在古生物蜓科分类方面有重大贡献,在冰川学方面找到了中国数次冰川时期的活动证据,奠定了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基础。在地质学理论上,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学科,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两湖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晚年他在地震地质和开发利用地下热能等新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八大行星之一。但你真的了解它吗?你知道岩石圈是什么吗?你知道地球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吗?我们要怎样才能挖掘出地球内部的物质?读一读,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除名,实际为八大行星——编者注),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最外一层,就是大气圈。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构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也就是岩石圈的表面。其余的十分之七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岩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岩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此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
岩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被翻到地面上来了。
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能够想象到岩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观测所能钻进岩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千米。而地球的直径却有12000多千米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勘察呢?有。这就要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消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一样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和我们现在生活上的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岩石圈的最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刀、石钻、石箭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从岩石圈获取原料。随着人类的进步,向岩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了,并且向岩石圈探察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就越来越进步了。
最近几十年来,我们从岩石圈中相继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将来,人们还要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岩石圈最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取之不尽的呢?不是的,岩石圈上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向岩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这就要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工作者们共同努力。
P1-3
展开
目录
看看我们的地球
从地球看宇宙
地球年龄“官司”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
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球热的历史说地球年龄
地球之形状
地壳的观念
地史的纪元
地质时代
中国地势浅说
你罗纪与中国地势
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
地壳
地热
地震与震波
浅说地震
燃料的问题
古生物及古人类
人类起源于中亚吗
读书与读自然书
阅读小挑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