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重视。家长不仅仅只关注孩子在校的成绩,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也越发重视。书法、绘画、舞蹈、编程、钢琴等,面对种种的兴趣辅导班,许多家长经常感到茫然。有的家长盲目跟风,别人报什么就跟着报什么;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一连串地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孩子不堪重负。其实,家长的初心都是好的,但如果本末倒置的话,不仅不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时候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兴趣与特长是源于孩子内心的热爱,它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如果你从外部强迫孩子的话,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小静是一个三年级的女生,成绩优异,礼貌懂事,还会唱歌跳舞,是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等生。最近她心里很苦恼,她非常喜欢跳舞,一直想参加学校的舞蹈社,舞蹈老师也认为她很适合学习舞蹈。但她妈妈以影响学习为由,不让她加入舞蹈社,还给她报了一个奥数班。虽然小静的数学学得很不错,经常能得一百分,但她一点也不想学奥数。一般的数学题她能轻易地解答出来,但做起奥数题,和别的同学相比,总是有点吃力。她跟妈妈说不想学奥数,但妈妈把她骂了一顿,说她只知道跳舞,不务正业,将来肯定考不上好大学。妈妈还总是拿她和邻居小强相比较,总是说小强又得了奥数一等奖。时间久了,小静渐渐地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还对数学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期中考试,小静的成绩也退步了一大截。
该案例中,小静妈妈的做法其实是很常见的,孩子明明不喜欢奥数,妈妈还是硬逼着她学。孩子能适应的话,还算是不错的。一旦孩子适应不了的话,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兴趣与特长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未来来说,应该是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家长要想改变上面的类似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的智力观
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类的智能分为八大类: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探索。传统学校的课程一般只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发展,而把其他几种智能归在了“副科”的范畴,对其他课程的轻视可见一斑。事实上,人类的这八种智能在地位上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都是均等的,无论哪一个获得了发展,这个人都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并没有遵从父亲的意愿去学习金融,而是投身于建筑学中,他不也取得了成功了吗?案例中的小静不仅非常喜欢舞蹈,而且还有跳舞的潜能,如果能成为一个舞者,不也挺好的吗?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时,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智力观。学奥数、英语也好,学美术、音乐、跳舞也罢,它们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小静的妈妈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智力观的话,她就不会反对小静去参加学校的舞蹈社了。
二、善于发现孩子的特质
在树立一个正确的智力观之后,父母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质。小静的妈妈就对小静的舞蹈特质视而不见,反而逼迫她去学习奥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浪费。那些对自己孩子特质还不甚了解的家长,就要留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多多与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喜欢的方向。就拿数学来说,数学学得好的学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巩固的学生。而另一种就是那种有良好逻辑思维的学生,这种学生对数字、对逻辑有着天生的敏感力。一般来讲,后者在奥数的学习上,更加游刃有余一些。这不是一种歧视,只是适合与不适合而已。所以,家长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领域,家长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跟风,站在孩子的角度,挖掘孩子的特质,最后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兴趣特长。
三、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很多人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个性。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一定要给予尊重。三年级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都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大脑皮层是非常活跃的。这时候,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专注力与意志力也会得到培养。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前提是这种“才”与“艺”必须是孩子感兴趣的,乐于去学习的,而不是被逼着去学的。
当然,有时候也不能一味地支持孩子的兴趣。当孩子沉溺于兴趣中不能自拔时,还是要进行一定干涉的。假如案例中的小静只知道跳舞而荒废了学业,这种情况还是要及时进行引导的。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妥善处理好生活与兴趣的关系。
小静妈妈在刚开始的时候,如果能尊重小静的兴趣,支持她加入学校的舞蹈社,之后再慢慢培养她对数学的兴趣,小静的逆反心理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妈妈同意她学舞蹈,作为回馈,她也会更加认真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了。我们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在学业、生活和兴趣之间,他们是完全有能力取得平衡的。所以,家长不需要过度担心孩子会“玩物丧志”。
四、改善家庭环境,构建良好氛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氛围都将对孩子兴趣爱好素养的提高产生极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家庭兴趣爱好培养的指导者,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为孩子兴趣爱好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第一,提高自身素养,营造浓郁的家庭氛围。家长作为孩子兴趣特长培养的指导者,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家长应努力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多在家中播放适宜孩子欣赏的音乐或视频,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等。第二,提供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例如在绘画活动中,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多在家中与孩子一同作画,并彼此交流绘画心得;其次,还可以定期给孩子购买绘画本、各种画笔等,为孩子绘画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再次,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色彩清新、自然舒适的环境,让其成为孩子兴趣爱好活动的乐土;最后,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经常带孩子去参加画展、欣赏艺术作品等,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
孩子兴趣与特长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急躁。而且我们也要记住,在选择兴趣的过程中,家长不是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引导者。家长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和孩子四个方面的力量,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特长。孩子特长的培养肯定是必需的,但不在于量多,不在于是否热门,而是在于精,要根植于孩子内心深处的热爱。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不仅能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对于发展亲子关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