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精选素材,巧妙搭配出佳作
高考作文研究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刘京平
一、素材运用技法之精选素材
就像造房子要先准备上等的建材一样,写文章也要先积累好上等的素材。怎样的素材才算得上“上等”,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生欢喜呢?我们通过综合剖析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发现高分作文选用素材有以下特点:
第一,精选寓言、童话、笑话、谜语、短信、科学实验等鲜活生动的素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易,让论点更加通俗易懂。
【选材示范】
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满分作文《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片段)
【运用点金】
引号里面的语句,有排比,有铺垫,有对比;有情节,有细节,有感慨。加上之后对生活现象的勾勒和述评,将“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的观点演绎得生动形象,深刻犀利。
【借鉴要点】
积累语段,要坚守真善美的底线,要健康高雅有思想,凸显情趣;使用语段,既要符合文章的内在逻辑,表现主题;又要体现得生动形象,令人喜出望外。
第二,筛选古今中外名人的得失成败案例作为铁的证据,让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选材示范】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像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儿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
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是因为他“笨”。十多年的时间,江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儿“笨”结晶。然而,这样的著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满分作文《“倔”和“笨”的力量》片段)
【一语中的】
朱东润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倔”字,江衍振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笨”字,最后都归结到“智慧”上,既避免了同类素材叠加的单调而显得摇曳生姿,又殊途同归,从不同角度指向同一论点,富有逻辑张力。
【借鉴要点】
积累素材,要对人物的业绩、做法、秘诀,全面掌握;使用素材,要根据写作主题,定向提取。
第三,引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话、心理效应、科学原理等素材作为理论论据,为读者拨开重重迷雾,洞悉事物的本质,让文章的论点更具深意。
【选材示范】
从《尚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开始,到《孟子》“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事;发于其事,害于其政”,直至清朝薛雪《一瓢诗话》云:“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瞻,拂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敕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秉,非学之所至也。”无不证明:诗见心、文见人、曲见情,读其诗文,便可见作者的人品、志向和情趣。
(高分作文《读文如读人》片段)
【一语中的】
连引三书,连背三段,用大家之论、名家之言作为“言为心声,读文如读人”的证据,可谓将自己的论点,放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具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所引之书,皆为经典;所背段落,俱不常见,怎不令人颔首侧目,以为妙绝?
【借鉴要点】
积累艺术名家之言,要紧扣名家之成就;倘若让画家论音乐,说服力自然要打些折扣。积累名家之成就,要紧扣名家成功之秘诀;让名家现身说法,自我总结,往往力敌千钧。积累艺术作品、艺术形象,要重点剖析作品、形象最吸引受众的魅力点,以激发共鸣。使用经典艺术素材,既要学会借势,用名家、名作为自己的观点代言,又要展示自己的分析和推理;既要学会展示自己的文化艺术积淀,又要拿捏好分寸,避免给人故弄玄虚的卖弄感。
第四,提取典型而又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唤醒读者的切身体验,让论点具有“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的思想启迪性和情感扩张力。
【选材示范】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候,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演示很规范,同时也很敷衍。我想,再动人的面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
(高分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一语中的】
据说,微笑是空姐标准的“露八颗牙齿”。作者抓取空姐“脸笑心不笑”这一典型生活镜头,唤醒读者“规范而敷衍”的遭遇,进而真切感受到“回到原点”的深刻意义。
【借鉴要点】
积累生活细节,要按照“总分总”的思维顺序来提取,既概括得拢,又铺陈得开。使用细节素材,要围绕主题“拆开来看,剥开来写”,绘神绘色,有时添油加醋会更有味道。
二、素材运用技法之搭配技巧
一手撑不起天,独木成不了林,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需要多则素材。多则素材如何搭配?我们通过综合剖析近年的高考作文,发现高分议论文的素材搭配组合有以下特点:
第一,正反对比。正面素材与反面素材形成鲜明对比,让文章的主题在对比中得到强化。
【选材示范】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评论《鸿门宴》中的刘邦时,曾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建功立业,夺得江山如同做一道汤。要想做好一道汤,水重要,但调料也不可少。于是刘邦身边便有了文武双全的韩信、足智多谋的张良、忠心不二的樊哙等一群文臣武将,但这文臣武将只是调料,如何放置这些调料,如何使它们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那就要看水——刘邦的功夫了。由于水容得下各种调料,一道好汤很自然地就做成了——刘邦夺得了江山。相反,由于不能容纳其他“调料”,最终决定了项羽的失败,决定了项羽的“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也决定了项羽的乌江自刎。水能纳“百川”方能成“大海”,水能纳“百味”方能成“靓汤”。王立群教授亦认为水是大度的,它能容纳“百味”。
(满分作文《水之大度》片段)
【运用点金】
刘邦具有容纳贤才的气度,最终夺得了江山;项羽没有笼络人心的策略,转瞬霸业成空,自刎乌江岸。本段正反对比,力如千钧。
第二,古今相通。古代素材与现代素材相互沟通,让文章的主题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选材示范】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懂得“知恩报恩”?随处可见的,往往是忘恩负义的冷面人。陈世美,忘恩负义,抛妻弃子,最终被包拯所斩,也因此在后世成为负心人的代名词。2011年7月,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就被队友陈一冰指责,“他对中国体操队很不负责任,对曾经对他好的教练忘恩负义”。
(满分作文《生逢其时》片段)
【运用点金】
古有陈世美忘恩负义不认妻小,今有张尚武忘恩负义辱师门:忘恩负义屡见不鲜这一观点跃然纸上。
第三,中外搭配。国内素材与国外素材搭配使用,让文章主题具有穿越国界的强大力量。
【选材示范】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个场景,让人捧腹又让人难过。电影的主人公兰彻,非常讨厌僵化的填鸭式的教育。当老师要他解释“机械”的定义时,兰彻把书本上饶舌的所谓标准定义转化成浅显明了的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表述,结果引起了老师的不满。老师强调,只有记住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考试才能得高分。于是兰彻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记录用的本子表述成“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有插图或无插图的、硬抄或平装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绍、目录表、索引的用以增长知识、加深理解、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该装置需要采用视觉、有触碰的感官形式使用”。惹得老师暴跳如雷,直接把兰彻撵出了教室。
电影是印度的,但批判的问题却好像就出现在我们身边。某剧院: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许多观众坐不住了,纷纷指责钢琴家的敷衍和怠慢,不符合演出的标准惯例:竟然连一身华美的演出服都懒得穿。但女钢琴家的回答是:“你们是来听音乐的,还是来看我的衣服?我当然应该隐于音乐背后,否则,不就喧宾夺主了吗?”
(优秀作文《标准答案害死人》片段)
【运用点金】
电影是印度的,但批判的问题却好像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国内与国外素材搭配,让文章的主体具有穿越国界的强大力量,发人深省。
第四,雅俗共赏。高雅素材与通俗素材有机组合,让文章既有品又有趣,既深刻又浅显。
【选材示范】
曾听过一个笑话。有一个壮汉认定自己酒醉时吞下了一个啤酒瓶而惶惶不可终日。任凭医生如何向他耐心解释,均不能打消其担心。有一位老教授道行高深,自信能解决壮汉的问题。于是把他带进了胃镜室。胃镜插入不久,老教授惊呼:看见一瓶。又过了一会儿,在一声清脆的响声后,老教授高兴地喊道:“啤酒瓶取出来了!”壮汉大喜,忙抢过酒瓶端详,最后摇头说:“不对,我吞的不是这个牌子的啤酒瓶。”你看,忙活了半天,又转回原样去了。
壮汉这病,怎么才能治好?依我看,应该像兰彻开导好友莱吉一样,以心理疏导的方式,唤起其内心的清醒和理智。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主人公兰彻总是对垂头丧气的两个死党说:“我们的这个心啊,很脆弱,我们要学会哄哄它。不管碰到多大的问题,都要告诉你的心,‘Alliswell,好兄弟’。”从而唤醒了朋友面对问题的巨大的勇气和爆发力。
(优秀作文《斩草要除根》片段)
【运用点金】
如果斩草不除根,就会春风吹又生。到头来,忙得团团转,效果却一般般。醉汉的笑话很通俗,但俗得形象生动;电影的素材很高雅,雅得让人深思。雅俗结合,让读者顿悟:要解决问题,定要抓住其根本。
第五,事理结合。事例素材与理论素材水乳交融,让文章由表及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选材示范】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各不相同,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1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1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满分作文《各有千秋》片段)
【运用点金】
作者通过引用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名言,让读者透过“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1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1世纪以前,伊雷娜愿生在未来世纪……”这三片“树叶”,看到了人类整个的“森林”;让读者通过三个个体的“朝圣”行为产生的美好结果,明确了每个人都该主动构建“时代的精神家园”的深层意蕴,进而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量。
第六,详略交错。具体素材与概括素材交错使用,让文章有点有面,既重点突出又全面兼顾。
【选材示范】
某公司车间的角落放置着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然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教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但授之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就这件事情来说,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谁不会呢?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这个提示是很难做到的。殊不知窨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安全”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没有交警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事实说明,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拿出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满分作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片段)
【运用点金】
某公司“梯子不用请横放”的素材,是为读者细细解剖的一只麻雀;窨井盖坏了很危险、大雨滂沱路难行、下班路上人车挤……这样简例排比拓展开来,让一只普通麻雀具有了普遍适用的价值。
以上六种素材搭配技巧,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往往综合交叉使用。如果国内素材用正面的,国外素材往往就用反面的;如果古代素材用典雅的,现代素材往往就用通俗的;如果事实素材用详细的,理论素材往往就用简略的。万万不可拘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