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高中阶段着重训练的一种文体,相较于记叙文,它更能体现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决不乱走。”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如果说前二者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属于文章的构思阶段,关乎“表达什么、用什么表达”。那么结构则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体现在文章的成文上,呈现出围绕观点分析、论证的说理逻辑。就议论文而言,段落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现出对观点的分析阐释,而段落间的谋篇布局体现出论证的思维流程。作文中的布局谋篇,犹如下棋设局。局设计得巧妙,思路清晰,佳境自出。言下之意,那些“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都是建立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上的。在作文课上,论证结构这个环节是学生最难掌握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本节针对议论文的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结构指的就是通过某种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加以论证。议论文的构思模式:确立中心论点,也就是观点和态度;想好论证角度,准备从哪几个不同角度或侧面展开;多种论证方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论证论点;除事例论据以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词中的名句,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开头结尾呼应,卒章显志。
要使论证合理严密,就需要安排得有层次,这时就体现出了议论文结构的重要性,只有条理清晰,有详有略,逐层递进的结构安排才能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议论文的结构就是分析事实、论证道理所遵循的思维建构。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结构。具体来说便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处理,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来说,应把最重要的成分放在最前面。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那么安排顺序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即可。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或后面标以“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需要注意,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不能出现包含、交叉、矛盾关系。
从整体上看,议论文的结构有总有分。并列式结构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的并列阐述。
总分总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并列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总分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并列论证。
分总式:先对所要论述的论点分几个方面并列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对照式结构: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参与对照的双方为一“正”-“反”,或者-“主”-“从”。
层进式结构:在论证中,后文的论证是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意改变顺序。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
常见的层进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较特殊的层进式结构: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其他递进式结构:引-议-联-结。这种结构多适用于时事评论和读后感,它有利于让文章始终紧扣材料。而这种结构的文章中,“议”的部分是最关键的,它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分析力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