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中作文阶梯式导引·写作基本素养》:
世界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世界存在于人的语言之中。语言就是人类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语言是存在之家,哪里有语言,哪里就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语言成为“我”和“你”的媒介,成为“我们”和世界的媒介。我们就是用语言传达了自身、沟通了别人。贴着语言飞,你也许能听到思想的呼吸声,那是让心灵听到花开的声音,那是让生命听到拔节的声音。
语言就是这样依附在我们的生活里,或者说,语言就是我们生活的本身。用语言行走,将是一段深刻、绵长的旅程。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畅想着语言营造的美好世界,从语言出发,在写作中,走出一条亮堂堂的通衢来。语言,请允许我们对你肃然起敬;请允许我们将你的模样,在时光中雕刻得丰盈动人。
一、语言的规范、连贯、简洁
(一)语言的规范
什么是语言的规范呢?科学地讲,语言的规范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理解、共同遵守的规则、标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规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记录语言的文字等的规范。当然,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语言的规范,新的语言现象在信息时代应运而生,面对不同于旧有的语言规范的现象,也要作具体的分析。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又按各句各节的意义,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胡里胡涂读下去——这样读三五遍,也许还是一片朦胧。
读过一节停一停,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什么,这是个好办法。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个办法可以使自己经常清楚,并且容易记住。
回想的时候,最好自己多多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有些国文读本在课文后面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就是帮助读者回想的。一般的书籍报刊当然没有这一类的问题,唯有读者自己来提出。
读一遍未必够,而且大多是不够的,于是读第二遍第三遍。读过几遍之后,若还有若干地方不明白不了解,就得做翻查参考的工夫。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关于翻查字典辞典,以及阅读参考书,这儿不再重复。
总之,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篇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些什么。必须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进一步加以批评,说他说得对不对,合情理不合情理,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
在阅读的时候,标记全篇或者全书的主要部分,有力部分,表现最好的部分,这可以帮助了解,值得采用。标记或画铅笔线,或做别种符号,都一样。随后依据这些符号,可以总结全部的要旨,可以认清全部的警句,可以辨明值得反复玩味的部分。
说理的文章大概只需论理地读,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读要不要读熟?这看自己的兴趣和读物的种类而定。心爱某篇文字,自然乐于读熟。对于某书中的某几段文字感觉兴趣,也不妨读熟。读熟了,不待翻书也可以随时温习,得到新的领会,这是很大的乐趣。(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学国文学习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