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怎样写出好文章?给学生的42堂写作指引课(虫洞书简出版方新作)
0.00     定价 ¥ 49.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5108223
  • 作      者:
    沐绍良
  • 出 版 社 :
    西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沐绍良

语文教育家。

1933年至上海开明书店工作,在此期间在《中国儿童时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深受小读者欢迎。曾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员、《中美日报》科学副刊编辑、《大晚报》副刊编辑、上海商务即书馆《新儿童世界》(半月刊)杂志主编。


展开
精彩书摘

十七、文句的繁简

文句中若放入了多余的文字,会使人读了厌烦,且足以减损文章的效果。但如为说明所必需,却又不宜随便省略。

文句中放入了多余的文字,使人读了厌烦,且足以减损文章的效果。尤其像下列所示的文句,写得实在太不

高明:

(一)虽无丝竹管弦3 3 3 3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水,吾泛以画舫之舟3 3 3 3 。(欧阳修《真州东园记》)

(一)的“丝竹”,其实就是“管弦”,现在把它们凑在一起来说,好像丝竹与管弦,变成了不同的东西。至于(二)的“画舫之舟”,也是同样的可笑,因为“画舫”的

“舫”,已经有“舟”字的意思了。

在白话文中,上面所描述的情形更是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例如:

(三)小舟划到湖的中心来,湖中心的水是很清澈,小舟旁的小桨,不住地一桨一桨地打在湖心的水面上。

(四)他的言论极为公允,并不偏重于任何方面,或其他方面等,所以大家都说他的言论很公允的。

试问像(三)、(四)的文句,谁读了不摇头?因此在不妨碍语调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文句中无用的闲字,这实在是一件非常要紧的工作。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用简单的字句,表达出丰富的意义,像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a 那样的,才是写作者高明的技巧。托尔斯泰说:“有时找到一句适当的话,竟能造出一个典型人物。”艾芜在《文艺短论》里也说:“一个研究中国的外国新闻记者,说他看出中国人的力量和弱点;中国人生存和保守的秘密,全在两句中国成语上,即‘没有法子’和‘不要紧’。我们细剖起来,前一句应该是困惑无望,后一句理当为不怕艰难。因为是困惑无望,所以精神上缺少进取,物质上没有发明,只限于事事保守。同时又因不怕艰难,所以无论什么场合,什么遭遇,都能生存,且易繁殖,人口比世界上任何民族多。这对于老中国的写照,不是很有几分相像吗?”(见

《文学手册》)像这一种以简驭繁的方法,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是说明时所必需的文字,却又不能随便省略。否则因滥删文字而使文意不明,也显然是矫枉过正,不足为训的。

参考

(1)文句的繁简,要以能充分说明我们胸中的意思为度。艾芜说:“虽然有些句子,本身美丽,但与全文无关,或者只有一些关系,显然是累赘的,便应毫不留情地删去。而有些写得不到家的地方,就应增加文字上去。有人说,写作的原理不是别的,就是删除和增加,这是说得很有道理的。”

(2)在简化文句的时候,同时应注意不损害语调。否则简化后的文章,势必佶屈聱牙,又令人不堪卒读了。请参看本书第六课《推敲(下)》。

习题

(1)试就课文中所举(三)、(四),根据原文的意思,删繁就简。

(2)试就各人过去所写的文章,检查其是否有多余的文字;并将多余的文字摘出列表,以备以后写作时参考。


展开
目录

一 怎样学习写作? / 001
二 写作究竟有方法吗? / 005
三 怎样运用“方法”? / 011
四 文字和语言 / 015
五 推敲( 上) / 021
六 推敲( 下) / 027
七 字汇和词汇 / 033
八 “鄙人”与“敝人” / 039
九 “大同”和“小异” / 045
十 典故成语和俗语 / 051
十一 句的形成 / 057
十二 “通”与“不通”( 上) / 063
十三 “通”与“不通”( 中) / 069
十四 “通”与“不通”( 下) / 075
十五  黄犬奔马 / 081
十六  重复的文句 / 087
十七  文句的繁简 / 093
十八  省字法 / 099
十九  明确第一 / 103
二十  具体第二 / 109
二十一  生动第三 / 115
二十二  单句与复句 / 121
二十三  包孕复句 / 127
二十四  主从复句 / 131
二十五  复句的毛病 / 137
二十六  从“句”到“段” / 143
二十七  分“段” / 149
二十八  “段”的内容 / 155
二十九 曲折第四 / 163
三十 整齐第五 / 169
三十一 “段”的外形 / 175
三十二 说明文的分段 / 181
三十三 叙事文的分段 / 187
三十四 议论文的分段 / 191
三十五 抒情文的分段 / 197
三十六 段与段的联络 / 203
三十七 结构( 上) / 209
三十八 结构( 中) / 215
三十九 结构( 下) / 223
四十 切题第六 / 229
四十一 剪裁和加工 / 235
四十二 思想 / 2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