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诗经·译注本(精美装帧,全新典藏,附精美书签,带你领略中国传统之美)
0.00     定价 ¥ 52.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453549
  • 作      者:
    钱小北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钱小北,文学与管理双硕士,喜历史文化、电影艺术等,致力中华文化交流,注释有《论语》《世说新语》等,译著包括《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等多部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试读】综 述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中曾云:“六经中唯《诗》易读,亦唯《诗》难说。固因其无题无序,亦由其词旨简约,每多言外意,不比他书明白显易也。又况说《诗》诸儒,非考据即讲学两家。而两家性情,与《诗》绝不相近。故往往穿凿,胶柱鼓瑟,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又安能望其能得诗人言外意哉。”其实,片面追求《诗》的“言外意”,正是历代说《诗》者多“非固即妄”的原因。本篇集先人之智见,攫取今之情势,希能让诸君体会真正之《诗经》。





国 风


国风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朴实的思想感情,同时亦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




周 南


《周南》共十一篇,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朱熹《诗集传》云:“周,国名。南,南方诸侯之国也。周国本在《禹贡》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辟国寖广,于是徙都于丰,而分岐周故地以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至子武王发,又迁于镐,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诵立,周公相之,制作礼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杂以南国之诗,而谓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国而被于诸侯。”



关 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

参差荇菜,④左右流⑤之。窈窕淑女,寤寐⑥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悠哉悠哉,⑧辗转反侧。⑨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⑩

参差荇菜,左右芼⑪之。窈窕淑女,钟鼓乐⑫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渴求佳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左右两边摘。贤良美好的女子,日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覆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左右两边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左右两边选。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取悦她。


注释:

①关关:象声词,雌雄两鸟的和鸣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②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指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指女子仪表美。淑:美好,善良。

③好:男女相悦。逑(qiú):通“仇”,配偶。意为君子渴求佳偶。

④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中植物,叶浮在水面上,根茎可吃。

⑤流:捋取。

⑥寤寐(wù mèi):犹言日夜。睡醒为“寤”,睡着为“寐”。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亦可。

⑦思服:即思念。思:语气助词。服:思念。

⑧悠哉悠哉: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深长的样子。悠:忧思的样子。《尔雅·释诂》郭璞注中,“悠”意为感思。“哉”为语气助词。

⑨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

⑩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接近之意。

⑪芼(mào):扫取,拔。

⑫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

《关雎》,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对它评价很高。《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关雎》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在艺术上巧妙地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引起主人公对女子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用双声、叠韵和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



葛 覃

葛之覃兮,①施②于中谷,维叶萋萋。③黄鸟于飞,④集⑤于灌木,其鸣喈喈⑥。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⑦。是刈是濩,⑧为为绤,⑨服之无。⑩

言告师氏,⑪言告言归⑫。薄污我私,⑬薄澣我衣。⑭害澣害否⑮?归宁⑯父母。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枝条蔓延遍山谷,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鸟上下翻飞,栖息于灌木丛上,鸣叫婉转声悠扬。

葛草长得长又长,枝条蔓延遍山谷,藤叶茂密且青绿。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来织粗布,新衣穿着心欢畅。

告诉女师心里话,说我盼着回娘家。洗净我的贴身衣,涤清我的外衣裳。洗和不洗分清楚,早日归家见爹娘。


注释:

①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葛屦,夏日穿用。覃(tán):本意为延长,此指蔓生之藤。兮:语气助词。

②施(yì):蔓延。

③维:发语词,无实际意义。萋萋:茂盛的样子。意为藤叶茂密。

④黄鸟:黄莺,一说黄雀。于飞:即飞。于:语气助词。

⑤集:群鸟栖息在树上。

⑥喈喈(jiē jiē):鸟鸣声。

⑦莫莫:茂盛的样子。

⑧刈(yì):斩,割。濩(huò):煮。将葛割下放在水中煮。

⑨为:织成。(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

⑩服:服用,指穿。(yì):厌恶。意为穿着新衣心情舒畅。

⑪言:语气助词。下同。告:告诉。师氏:即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据《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⑫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⑬薄:语气助词。污:洗去污垢。我:我的。下同。私:内衣。一说指日常所穿的衣服。

⑭澣(huàn):同“浣”,洗。衣:外衣。一说礼服。

⑮害(hé):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意为分清清洗与否。

⑯归宁:归问父母安。


赏析:

诗人用以表达情志的词语,往往有多种解读。《葛覃》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宁父母”一句。《毛诗序》定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的美德,其出嫁可以“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小序》以为‘后妃之本’,《集传》遂以为‘后妃所自作’,不知何所证据。以致驳之者云:‘后处深宫,安得见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间鸟鸣丛木景象乎?’……盖此亦采之民间,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前咏初昏,此赋归宁耳。”故认为这是急切待归的新人更为恰当。

本诗三章,首章幽静的山沟被黄雀的鸣啭打破,依稀可见女主人公在那里顾盼聆听。次章看到主人公弯腰刈藤、濩葛织作,在铜镜前喜滋滋试衣。三章又见女主人公带着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向师氏透露急切待“归”的想法。在中国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是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此诗所表现的,正是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


展开
目录

目录


国 风  /  002

周 南  /  003

召 南  /  019

邶 风  /  038

鄘 风  /  067

卫 风  /  081

王 风  /  097

郑 风  /  110

齐 风  /  134

魏 风  /  148

唐 风  /  158

秦 风  /  173

陈 风  /  186

桧 风  /  198

曹 风  /  203

豳 风  /  209


小 雅  /  222

鹿鸣之什  /  223

白华之什  /  240

彤弓之什  /  248

祈父之什  /  264

小旻之什  /  287

北山之什  /  308

桑扈之什  /  327

都人士之什  /  343


大 雅  /  356

文王之什  /  357

生民之什  /  381

荡之什  /  403


颂  /  436

周颂清庙之什  /  437

周颂臣工之什  /  447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  457

鲁 颂  /  469

商 颂  /  4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