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水浒传/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0.00     定价 ¥ 25.8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721738
  • 作      者:
    [明]施耐庵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该书叙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英雄人物在梁山水泊聚众起义的故事。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梁山英雄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曾在钱塘(今杭州)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和,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后来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延安府避难
名师导航
高俅本是一市井泼皮,但踢得一身好鞠毬。他好逸恶劳,本永无出头之日,却阴差阳错间靠鞠氆赢得同样喜欢鞠毬的端王的好感,于是,高俅一步登天,成为太尉。
宋朝哲宗皇帝在位期间,开封府有一个名叫高二的破落户子弟。他从小不务正业,喜欢舞枪弄棒,尤其是踢得一脚漂亮的鞠毬,所以,京师人称高二叫高毬。高二后来当了大官,把“毬”改为“俅”字,从此,人们便叫他高俅。
高俅吹拉弹唱、舞枪弄棒、踢毬耍闹方面的水平挺高,但人品却极差,吃喝嫖赌,无恶不作。高二因为和一位员外的儿子胡混,让员外告到开封府,挨了四十大板,被逐出京城。无可奈何之际,高俅只得到淮西临淮州投奔开赌坊的柳世权,在柳家一住便是三年。后来,哲宗大赦天下,高俅获赦可以回京城。
临行前,柳世权给在京城的亲戚董将士写了封信,叫他收留高俅。高俅来到董家,董将士见高俅是个破落户出身的泼皮,为避免子孙跟他学坏,用好酒好菜招待高俅几天后,便对高俅说:“我家门第低落,不便于你发展,为了不耽误你的前程,我推荐你去小苏学士家,日后你就会有一个好的出身,你觉得怎么样?”高俅听后大喜,别了董将士,来到学士府内。苏学士从董将士的信中知道高俅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心里也不愿留他,让高俅在府里住了一晚后,便把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
一天,小王都太尉过生日,在府中安排筵席,太尉的小舅子、哲宗天子的弟弟端王也前来庆贺。这端王棋琴书画、吹弹拉唱、踢球打弹,无所不精。宴席结束后,端王来到太尉的书房,想欣赏一下姐夫的笔墨。书案上一对羊脂玉雕成的镇纸狮子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拿起这对玲珑剔透的玉狮子,摆弄了半天,爱不释手。太尉见端王喜爱,就说:“还有一个玉龙笔架,出自一个匠人之手,您若喜欢,明日派人一并送到府上。”端王高兴地谢过太尉后便打道回府。
第二天,小王都太尉将玉龙笔架和镇纸狮子用绸缎包好,装入一个金盒子里,派高俅给端王送去。高俅到王府时,恰遇端王正在府内同几个人踢鞠毽,高俅不敢过去打扰,只得站在那里观看。
过了一会儿,有个鞠毬“腾”地飞起来,端王没接着,却滚到了高俅脚下,他斗胆使个鸳鸯拐,把毬踢给端王,身姿优美,踢毬准确。端王看见后,心中大喜,上前问道:“你是什么人?”
高俅连忙跪下说:“我是小王都太尉的亲随,受太尉差派,特来给端王送玉器。”说完,他便取出小王都太尉的书信递给端王。端王看后,忙叫下人把玉器收起来。
端王对高俅说:“你鞠毬踢得很好,再踢给本王看看。”高俅开始不敢,在端王的一再要求下,便使出平生本领,认真踢毬,刻意奉承端王。高俅动作娴熟、姿态优美,端王看得眼花缭乱,便留高俅在宫中住了一夜。
第二天,端王便请小王都太尉来赴宴。席间,端王首先感谢小王都太尉相送玉器之情,接着又把高俅的球艺着实夸奖了一番后,说出想留高俅做亲随的意思,小王都太尉当时就答应了。从此,高俅便在端王宫中,整日与端王踢毡玩乐。
不久,哲宗皇帝驾崩,因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让端王继皇位,这就是徽宗皇帝。徽宗登基不久,便让高俅为官伴驾,不到半年,又提升高俅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做了太尉以后,选择吉日良辰,去殿帅府上任。这天,他的下属将领、官吏都来参拜,高俅一一点名,唯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病没到。高俅十分气愤,问清王进的情况后,立即派人喊来王进,高俅不分青红皂白把王进痛骂一顿。
王进抬头一看,心里不禁发慌,想起这新任的太尉原来是当年开封城的无赖高二,曾因作恶多端被自己的父亲痛打过,自己今天落在他的手下,一定没有好日子过。
想到这些,王进只好任由高俅责骂。忍气吞声回到家中,王进便把今日之事对母亲细细叙说,说完,母子二人抱头大哭。王母说:“我儿,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王进说:“母亲说得对,我觉得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是一个可以去的地方,孩儿有不少学生在那里,我们最好去投奔他们。”
母子二人商议停当。第二天天还没亮,王进锁上家里的前后门,扶老母上马,自己挑着行李,离开开封,往延安府而去。
母子二人在路上奔波了一个多月,来到离延安不远的陕西地面。这天晚上,他们因急着赶路,错过了住宿的地方。正在发愁,王进忽见前方树林中有灯火闪烁,走近一看,是一所大庄院。王进忙叩开院门,向主人请求借宿一夜。主人史太公热情好客,安排好饭菜和房间,让母子俩吃好后歇息,明日继续赶路。不想由于一路劳累,夜间王母犯了心痛病,卧床不起。史太公安慰王进道:“不要着急,既然老母患病,就在此多住几日,我正好有个治心痛的药方儿,你去把药抓来,给你母亲吃。”王进对史太公的大仁大义深表谢意。
五六天之后,王母的病情好转。母子二人便收拾行李,准备继续赶路。当王进来到马厩看马时,看到在一块空地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光着膀子,刺着一身青龙,正手持一根木棒在那里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延安府避难
第二章 拳打镇关西
第三章 醉闹五台山
第四章 夜闹桃花寨
第五章 林冲蒙难
第六章 逼上梁山泊
第七章 杨志卖宝刀
第八章 智取生辰纲
第九章 梁山义士尊晁盖
第十章 怒杀阎婆惜
第十一章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十二章 狮子楼锄奸
第十三章 血溅鸳鸯楼
第十四章 花荣救宋江
第十五章 宋江智得秦明
第十六章 李逵斗张顺
第十七章 梁山好汉劫法场
第十八章 李逵沂岭杀虎
第十九章 杨雄结交石秀
第二十章 解家兄弟越狱
第二十一章 火烧祝家店
第二十二章 三打祝家庄
第二十三章 梁山又添好汉
第二十四章 宋江攻陷唐城
第二十五章 大破连环马
第二十六章 群雄聚义打青州
第二十七章 华州救双杰
第二十八章 晁天王中毒箭
第二十九章 吴用智获玉麒麟
第三十章 活捉史文恭
第三十一章 英雄齐聚梁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