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秦老汉在旁边促成,王冕不好意思回绝,只好答应了下来。他回家用心画了二十四幅花卉,还都题了诗在上面。
王冕的画册送到了县上,引起了轰动。县老爷的上司叫做危素,一定要面见王冕。于是,那个翟买办又飞奔下乡通知王冕约见。
哪想到王冕就是不肯见,只说自己是一介农夫,不敢求见。翟买办很为难,这样的话,他怎么向县老爷回话呢?
思来想去,秦老汉想出了一个主意,让王冕自称抱病在家,不能面见县老爷。
翟买办回话后,知县并不相信王冕生病,为了讨好上司,亲自下乡去请王冕。
知县下乡,前呼后拥,但即使这样,王冕还是不见。知县只看见他的家门紧闭,问隔壁邻居,谁都说不知道王冕去哪了。
知县只得到王冕家的田地里去找,但是,除了满眼的田地、高山和树木,哪里有王冕的影子?他抓住一个倒骑在牛背上的牧童问道:“你看见你家隔壁的王老大在哪放牛吗?”
牧童说:“他到二十里外的亲家家里喝酒去了,让我替他把这牛赶回家来。”
知县气得只能灰溜溜地回县城。
其实王冕并不曾走远,知县和大队人马撤走以后,他就回了家。
秦老汉有点为他担心,说:“你也太任性了,他是一县之主,怎么能这样怠慢他?”
王冕一向敬重秦老汉,听了这话,对秦老汉说:“老爹,这个知县依仗着危素的权势,在这里欺负农民、无所不为,我为什么要见他?这次他回去,一定会在危素那里乱说,他们还会来找我。我只能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躲避几天,只是家中母亲无人照顾,实在放心不下。”
秦老汉对他说:“你说得也有道理。你有才能,不要埋没在这种山村里,还是到外面去闯吧。家中母亲有我老汉来帮助照料,你尽可放心。”
母亲也说:“儿啊,你历年卖画,我也积攒下好些银子,柴米不成问题,你放心出去吧!”
王冕拜谢了秦老汉,拜辞了母亲,洒泪分别,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山东济南。
济南当时就是省城,经济很繁荣。王冕就租了个小门面,问卜卖画,生意倒也不错。
不觉过了半年,王冕的画又有了些名气,但是一些俗气的财主,自己不来买画,派一些粗俗的手下来,动不动就大呼小叫,闹得王冕不得安稳。
他正在思量着另搬个地方,这天清早,刚到小店里,就看见许多逃难的人有的挑着锅,有的挑着孩子,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过去一群又一群。
原来,黄河决口,农田住房都被水淹,官府又不管百姓死活,百姓只能离乡背井,四处觅食。
王冕见此光景,感叹道:“天下大乱,我还在这里干什么?”于是,赶紧收拾行李回家看望母亲。
王冕回到家乡,他的母亲还很健康,秦老汉也非常照顾她。王冕感谢了一番秦老汉,送给他几件从济南带来的礼物。从此以后,他依旧吟诗作画,奉养母亲。
这样又过了六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王冕免不了痛哭哀号,幸亏有秦老汉帮忙,母亲才能入土为安。
那个时候,诸暨县的知县老爷们都已经换了别人,而各地的农民纷纷自立英雄。有一天中午,已经平定东南的吴王慕名找到王冕说:“我是一个粗鲁农民,得了天下,不知怎样得到人心,还望先生指点。”
王冕非常谦虚地说:“大王你是一位高明的人,不然怎么能打赢天下呢?如果以理服人,人们自然会服你。如果以暴力服人,那就不会有人服你了。这种例子不是很多吗?”
吴王连连点头称是,感谢王冕的教诲,两人促膝谈到了日落西山,吴王饭后才告辞而去。
几年以后,吴王统一天下,重新立法,并设立了六个部,分别管理不同的政务,其中专门掌管考试的礼部则议定了取士之法:三年一科,文体采用《四书》《五经》八股文。这样一来,先是乡试就要三年才能考一次,而考生答卷的文体也有了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这就是八股文。
但是王冕却对这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不以为然,认为定得并不好。
后来,吴王取得天下,建立明朝。自此以后,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开始听到这传言的时候,王冕并不在意,后来说的人渐渐多了,王冕怕皇帝真的要给自己弄个官做,他自己不想做官,只想平平安安地每日做做学问,他的母亲临终前也希望他不要做官,因为母亲知道,王冕非常耿直,怕他做官后会得罪人,只希望他娶妻生子,过安稳日子。
所以,王冕连秦老汉也不通知,自己收拾了东西,逃到会稽山。因为怕被皇帝找着,王冕从此隐姓埋名,在会稽山中隐居起来。
半年之后,不出所料,皇帝果然派人找到王冕的家,但是没人知道他的下落,问王冕的老友秦老汉,也不知道王冕的去向。
后来王冕得病于会稽山,不久便去世了。第二年,秦老汉也寿终正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