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史进拜王教头为师后,每日苦练,半年后精通了十八般武器。十八般武器,一般是指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抓、斧、钺、戈、戟、拐、棒、枪、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十八种武器中的佼佼者,以及其他一些古代名武器。
戟
戟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是一种集戈、矛于一体、可钩可刺的武器。士兵在战车上手握这种武器时,既可以袭击敌方战车上的人,又可以攻击战车旁的人。与戈相比,戟的杀伤力要强许多,因此很快就取代戈成为士兵的主要作战工具。
戈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长柄的格斗武器。模仿兽角和鸟喙制成。戈起源于镰刀类生产工具,后来逐步演化为更加锋利的铜戈,打仗时威力十足。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士兵的盔甲等防护设备制作得越来越坚固,戈的作用就不如戟、矛那么明显了,于是渐渐退出战场。
斧
斧是古代的一种劈砍武器,最初由石头制成,后逐渐发展成为铜斧、铁斧和钢斧等。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削、剁、撞等,使用起来,给人粗犷、勇猛、豪放之感。著名的斧有三板斧、鱼尾斧、宣花斧、凤头斧等。
钩
钩是一种短柄的格斗武器,是模仿猛兽的爪和嘴制成的,在短武器中使用较多。其刃的末端呈钩状,护手处呈月牙状,有尖有刃。除了单钩以外,还有双钩。在练习双钩时,要求使用者双手都有操作器械的能力,而且身体要协调配合,所以比较难练。
钺
钺是一种劈砍武器,从斧演化而来,但比斧大。钺具有弧形的三角刃,且刃的两角向上翘。早在商朝,人们就在战场上使用钺了,但由于其形制沉重,不够灵活,后来逐渐成为仪仗队用的仪仗,常被看成统治权威的象征。
狼牙棒
狼牙棒是古代一种很重的武器,主要由棒头、棒柄和钻三部分组成。最上端的是棒头,上面装满了狼牙一样的钉刺;中间的棒柄是手握的地方;最下端的是钻,一般做成尖状,既能防止棒柄破裂,又能攻击敌人,不用时还可以插立在地面上。
剑
剑是一种既可砍杀又可刺击的兵器。公元前1000年,欧洲和亚洲出现了长劈剑,在步兵和重骑兵中使用,剑的形制逐渐完善。在中国,春秋时期以后,剑逐渐退出战场,主要成为官员们佩带的饰物和防身兵器。
最早的剑
剑在中国古代近战中,是一种重要的作战武器。西周时期的青铜剑是中国最早的剑,剑身短,剑身与剑柄接头的地方有牙齿状的凸起,剑柄微微弯曲,上面的装饰图案非常精致美观,剑柄的末端被制成动物头(比如羊头等)的模样。
剑的构成
剑的结构一般分为剑身和剑柄两大部分。剑身由剑刃、剑锋和剑脊等组成;剑柄由护手和握柄组成。剑刃用于砍杀敌人,剑锋用来刺击,剑柄是手握的地方,剑还配有剑鞘、剑穗等。 剑的发展
最初的剑是用青铜铸造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于防身和搏斗的铁剑和钢剑,它们更为锋利和坚韧。逐步取代了青铜剑。古希腊重装步兵与古罗马军团就曾以剑为主要武器。后来,剑在战场上慢慢被刀取代。到了现代,剑常用来锻炼身体或用于艺术表演、体育项目等。
剑的种类
剑的种类十分丰富。按剑术的练习内容,剑可分为单剑、双手剑、穗剑、双剑等类别;按剑势风格可分为势剑、行剑、绵剑、醉剑等;按剑穗长短可分为长穗剑和短穗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尽管没有先进的熔炼设备、高纯度的原材料、精确的测试手段,但古代匠师们还是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铸造出了多把名剑。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传说中的十大名剑:轩辕夏禹、湛泸、赤霄、泰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和承影。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末期越国国君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此剑于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现荆州市荆州区)出土,上面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铭文。这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大约2500年的时间,却一点锈也没生。它剑身光亮,剑刃锋利无比,轻轻一划就能割破十几层纸;一剑劈下,竟能斩断铜钱。
西方的剑
西方的剑与中国的剑略有不同。西方的剑是一种长剑,剑身比较坚硬,常常铸成三角形或者长方形,且没有刃。在战场中,它主要用来防身和决斗,能刺穿坚硬的防具,包括铠甲、锁子甲等。著名的西方剑有石中剑、断钢剑等。P2-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