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背后那些有趣的灵魂》:
诗风昂扬,本是乐观青年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就是性格的投影。单是分别这件事,就能看出千人千面来。
酒脱者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情者则心心念念:“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伤感至深的,会抒发感慨:“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不轻易表露情绪的,只有对着寂寞山川独自惆怅:“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还有的重情者连梦都不敢做:“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南朝诗人江淹语,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伤感是古代分别的永恒主题。交通所限,一朝分离,再会难期,经常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虽然可以通信,但像那般“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太不靠谱了。仅有的上好驿马都在忙着输送“八百里加急快报”,普通百姓哪能享有快递书信的待遇?可谁的思念经得起岁月雪藏?只有诗才能聊慰思情,好诗一问世,立刻四方追捧,共鸣无数,好像自己的苦闷也得到了释放和宣泄一样。
王勃也经历过分别。他对世人的告别方式很不屑。
千里搭长棚,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何必弄得一片潮湿?他一扫前人哭哭啼啼、悲悲切切之态,来了个彻底颠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你听听:虽然你我相隔千里万里,命运相似,但只要心连心,即使远在天涯,也感觉如做近邻,实在没必要儿女情长、泪湿衣衫。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基调刚健昂扬,意境旷达辽阔,只用40个字,就勾勒出千山万壑、深沉辽远的意境,让人品之不尽、回味无穷,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和上面那些诗人“肠断”“孤”“寒”“酒”“愁”的分别有所不同,王勃这首分别诗通篇也未写一个字的“忧”和“愁”,给人植入的是乐观与鼓舞,让人心怀憧憬,期待着再相逢的那一天。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王勃这首分别诗饱含真挚豪迈的情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
言为心声。悲观的人写不出阳光力作。正是因为性格豪爽、人生得意,才不知愁为何物,才能发出这种大气的声音!
王勃初入官场时确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惊艳了天下。之后呢?他的人生画风骤变:起起落落,兜兜转转,明亮的主色调出现了渐变色。
怒放的才情惊艳京城
王勃出身儒学世家,祖父王通博学多才,王勃本人更是个地地道道的神童。当寻常孩子还在上蹿下跳、上房揭瓦时,人家小王勃已然是个“老学究”了。
据《唐才子传·王勃传》记载,6岁时,王勃就写出了“构思无滞,词情英迈”这样的金句。据《新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9岁时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写出了10卷笔记《指瑕》,来纠正其中的错误。优秀基因散发出来的魅力有时真让人妒忌。
命运最初给王勃的是一手好牌:出身好,才华高,又那么有主见。王勃13岁时就树立了当官的理想,想要开启仕途之门,轰轰烈烈地活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他自付文章写得还不错,就不拼爹拼娘到处找靠山了,而是仗着自身才华披荆斩棘,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当一回排头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