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生物:跟博物学者一起揭秘生命真相,用有趣眼光看待多样性的生物》:
02.为什么“鲸落”对海底生态特别重要?
“鲸落”是人们对巨鲸死亡后沉入海底这一现象的浪漫描绘。对于生活在深海底部的生物来说,巨鲸陨落十分凄美。
在陆地和浅海,植物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力军,这些植物和浮游生物又供养了其他动物生存,几乎可以说,光合作用是奠定一切食物链的基础。但由于海水对阳光的阻挡,在800米以下的深海,就再也没有任何阳光射入了,光合作用也就无从谈起,生活在深海的生物面临着“吃什么”的大问题。
“鲸落”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鲸的体形巨大,它们死后沉降至海底,腐肉可以供海底肉食性鱼类、虾蟹食用长达数月之久。当鲸肉被啃食一空后,一些蠕虫又会钻进骨头中吸吮骨髓中的脂肪,一头巨鲸的尸体需要几年的时间才会被彻底分解。
“鲸落”并不是海底生物生存的唯一希望。生活在海水表层的小鱼小虾排泄的粪便,或它们死亡后形成的有机碎屑纷纷扬扬落向海底,像极了陆地上的降雪,它们也由此得到了“海雪”的美名。
正是凭借“鲸落”和“海雪”的滋养,原本并不适合生物存活的深海海底才有了生命的迹象。
03.搁浅的鲸为什么会死掉呢?
生活在海边的朋友或许听说过鲸搁浅的新闻。虽然它们搁浅的原因至今都没能被找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不能对搁浅的鲸及时给予帮助,它们的生命安全就很难得到保障。
这听起来很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我们都知道鲸是用肺呼吸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在海滩上搁浅,并不会对它们的呼吸产生任何阻碍。虽然搁浅时无法移动和觅食,但它们的体形如此庞大,体内营养储备应当十分充足,几天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才对。是什么威胁了搁浅巨鲸的生命呢?
其实,搁浅的鲸多半是“胖”死的。
鲸的祖先重返海洋已有几千年时间,在漫长的演化之路上,它们早已适应了海洋这个新环境。不过与此同时,鲸的骨骼也变得脆弱无力。这原本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缺陷,因为海水的浮力足以帮助它们支撑庞大的身体。但当鲸搁浅后,鲸那脆弱的骨骼就无法承担保护内脏的重任了。当自身体重压迫内脏,而肋骨却无力支撑时,鲸的生命便受到了威胁。一些小型的鲸,比如海豚,或许还能因为体重较轻而支撑更长时间,但海滩上炽烈的阳光也是一种威胁,它们的皮肤很容易在阳光直射下开裂、出血。如果不能得到人们的及时救援,太重的鲸便很难逃脱死亡的厄运。
04.如果把鲸的喷水孔堵住会怎么样?
提到鲸,我们总能想到它们浮出海面从头项喷出水柱的场景。其实,鲸并不喷水,那些水柱只是它们从鼻孔呼出空气时被吹到空中的水雾而已。作为一种需要在海洋中潜浮的生物,鲸的鼻孔已经从脸中央转移到了头顶。有了这种特殊构造,它们就不需要每次都高仰着头呼吸,这也是它们对海洋环境的一种特殊适应。
除了外观的变化之外,鲸的呼吸道在内部和人类有所区别。我们都有过捏着鼻子用嘴呼吸的经历,这是因为人的呼吸道和食道是互相连通的。喉部一个叫作“会厌”的软骨结构就是控制两者连通的阀门。当我们吞咽食物时,会厌关闭,避免食物进入气管;捏着鼻子时,会厌又会打开,让空气畅通无阻地从嘴巴进入气管以供呼吸。但这种结构常会给生活在海洋里的鲸带来风险,它们的嘴巴会兜进许多海水,为了避免自己被呛到,鲸的会厌基本都处于闭合状态,鲸也基本丧失了用嘴巴呼吸的能力。
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2016年,科学家在新西兰发现了一头行为诡异的赫氏矮海豚,它每次浮出水面后都费力地高扬起头部,轻咧嘴巴似乎正在呼吸。后来的研究也确认了这个判断,由于身体病变,这头矮海豚的鼻孔似乎被堵塞了,幸运的是,它的会厌也因为病变而错位打开了。可想而知,虽然这些病变让这头矮海豚在捕猎过程中时刻受到呛水的威胁,但也正因如此,身残志坚的矮海豚由于会厌的存在才不至于一命呜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