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向和智慧缺一不可
故事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任命马谡(su)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如果街亭失守,我军必败。”并指示他一定要“靠山近水安营扎寨(zhai)”。
马谡到达街亭后,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副将王平劝道:“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将不战自溃。请主将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傲地说:“我通晓兵法,这点世人都知道,连丞相有时都向我请教。你王平手不能书,懂什么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
王平再次劝阻:“这样布兵很危险啊!”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地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果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词严:“我对主将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您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仍固执己见。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xiao)勇善战的张邰(he)领兵抗击。张邰进军街亭,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n4L。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痛心地说:“是我错用了马谡啊!”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为了严肃军纪、重振军威,他不得不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挥泪斩首示众。
王平在街亭一战中曾劝阻马谡,在退兵时又凭着智谋突出敌军的包围,显露出超凡的军事才能,于是诸葛亮将他提拔为参军。
聆听家训
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惰士。鲜明体,昏人无出意。兼兹庶其立,缺之安所诣。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
——[明]汤显祖《智志咏示子》
译文
有了志向才会有智慧,有了智慧才会有更大的志向。懒惰的人很少能识得大体,昏庸的人没有创新之意。同时拥有志向和智慧的人差不多就可以立身,缺乏这两样的人又能在哪里容身?自己珍重啊少年人,努力去干天下的事业。
小叮咛
小朋友,每个人的能力各有不同,有能力并不一定能做成大事。就如马谡,因骄傲自大而使街亭失守,也让自己丢了性命。我们平时要看到个人的优势,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善听劝言,不做“惰士”和“昏人”,努力“志”“智”兼备哦!
2.人有所养
故事会
“耳朵先生”谱写《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童年时的聂守信,充分受到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喜爱唱民歌的母亲就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教师。10岁时,他从邻居那里学会了吹笛子,后来又学了二胡、三弦和月琴,并参加了学生音乐团,担任指挥。18岁时,他来到上海,考入明月歌剧社,正式开启了艺术生涯。
聂守信的音乐敏感度很高,耳朵灵敏,只要听过一遍曲谱,他就能哼唱出来。于是,别人给他起了个绰号——“耳朵先生”。从此,他就索性改名聂耳。
20世纪30年代,日寇的铁蹄伸向我国华北地区,而且对我国的侵略日甚一日,全面战争迫在眉睫。可当时社会上却充斥着不少靡靡之音,很多老百姓对外敌人侵麻木不仁。田汉、聂耳这些有识之士意识到:如果长此以往,国人必定沦为亡国奴啊!于是,二人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激发民众的斗志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二人研究了很多曲子。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仓促间他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了监狱。聂耳得知此事,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
越来越紧张的社会局势,更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他不断修改,使歌曲的旋律更加高昂雄壮。后来,聂耳为了躲避追捕来到了日本。在异国他乡,他进行了最后的修改,改后寄送回国,于是就有了《义勇军进行曲》。
不管国家命运多么坎坷,只要听到《义勇军进行曲》那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我们就能充满力量。
聆听家训
人有所养,则志气大而识见明,忠义之士出。
——[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译文
如果对人有所培养,那他就会志向远大而且见识明达,有忠心和义气的人才就会出现。
小叮咛
小朋友,人才不是天生的,就像聂耳这样的人才也是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平时除了要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要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