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绝大多数来源于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和诗词文章。它们有的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叙,有的是传说故事的精髓,也有的是诗词文章的摘录,还有一些成语则来自于民间的口头流传等等。汉语成语以其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内涵,使得它能够以简洁、固定的形式和和谐的韵律,准确、生动地传达丰富多彩的语言信息,可谓言简而意丰。‘因此,汉语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明的积淀,是世界民族语言艺术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国粹。我们一定要学习好、传承好汉语成语,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在《汉语成语大词典》出版之际,受出版社之托,本着“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态度,就对成语的认识及一些基本问题,结合本人的学习与研究,谈一些浅陋的认识,聊为本词典《前言》之补充说明。一、成语的定义关于什么是成语,各家之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基本认识趋于一致。按照比较“权威”的说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修订第3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60页)根据这个基本定义,我们可以将成语归纳为三个特点:一是广为流行、沿用成习。就多数成语而言,一般都是历史上或近几十年来广为流行,沿用成习的并被民众广泛认可了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民众认知性,在极广的范围内可以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但是,有些成语可能只是在某一个时期内流行。二是搭配稳定、意义明确。成语都有意义明确的特点,一般都能独立表意。而有些成语则不可以简单地从字面上作理解,一般使用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一些有典故的成语,其含义更是完整而深刻。三是形式简洁、结构定型。成语一般出自古代学者的各类著述之中,经后人不断引用、锤炼而成,形式上逐渐趋于简洁,结构上逐渐趋于定型。例如“口中有蜜,腹中有剑”被简作四字格成语“口蜜腹剑”而定型。现在被人们广泛认可并使用的成语,其结构上以四字格成语居多。而一些被人们长期以来广泛认可的固定语,也被看作是成语的组成部分,这又反映出成语的变异性和灵活性。为此,可将成语概括为广为流行、沿用成习、搭配稳定、意义明确、形式简洁、结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二、成语的含义成语的字面意义是成语的基础,其比喻义、引申义则是由字面义孽衍产生的。例如“出谷迁乔”的字面意义是“小鸟飞出了低谷,迁上了高大的乔木”。其比喻义是“搬进好住所或职位得到升迁”;其引申义是“由逆境转入顺境”。我们在引用此类成语时,一般使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其比喻义或引申义的基础则是字面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