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丛书·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科学
0.00     定价 ¥ 36.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4186515
  • 作      者:
    周赞梅,余炜炜,等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涉及基础教育全领域、涵盖所有学科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明理解惑的大型丛书,由上百人团结协作、殚精竭虑、克服各种困难,历时三年才得以完成。编著团队中既有课程专家、大学教授,也有学科教研员,更有一线的名优教师。他们本着求真务实、切合实践的态度,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各学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全部收集起来,统一梳理,分门别类,集中研究,联系实践认真分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的统领下,把所有的教学问题置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中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各学科特点,遵循贴近新课程理念、贴近学科教学实践、贴近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贴近”原则,以“案例式”和“问题式”组织形式为载体,然后根据提出问题(案例角)-分析问题(讨论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实践坊)-总结提炼相应问题的对应策略(智慧屋)-推荐相关拓展性学习资源(学习园)的设计路线予以科学、切实地指导与解决,从而让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愉快轻松,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教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的目的。毋庸置疑,这是一部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处理教学问题的具有较高实践指导价值的丛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丛书·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科学》:
  一、确定适宜的探究内容和问题并不是所有科学课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研究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这一学习内容是否适合探究学习,以及如果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采用探究学习方法是否切实可行,后者如“探究青蛙的生长过程”这一主题,常规情况下在北方地区学校实施探究学习就存在较大困难。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否则,机械、盲目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的情况。探究式教学不是科学课教学的唯一方式,不应将它教条化,而要将之与其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同时,也不是所有探究活动中的问题都需要学生亲身探究,虽然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某些问题和证据可以来自于教材、教师或演示实验,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各种资料,灵活运用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确定了适合探究的内容以后,还要考虑探究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提出探究的问题必须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其难易程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大多数学生在教学中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探究的问题既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又要高于学生的经验,把问题难度设在最近发展区。因此,要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复杂且难度过大的问题不仅需要难以预计的很多时间,而且由于探究活动难以获得结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探究信心,因而不适宜探究。如“大气压力的形成原因”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很难自主探究出结果。反之,过于简单容易、无须探究就知道答案或结果的问题,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缺乏探究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从长期看,学生探究学习活动应该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引导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悉,尤其在初始阶段,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二、确定恰当的探究活动开放度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都要学生自己去做、去解决。在探究式教学中,确定恰当的探究活动开放度十分重要,要把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事情或问题设计确定为学生的探究活动。例如,《浮于水中的土豆》一课中,探究活动中占用课堂时间准备工具材料,其探究价值就会相对小一些,教师或学生最好提前准备好水、烧杯、土豆、盐等,把宝贵有限的课堂时间尽量用于学生探究“什么条件下土豆会浮于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不同于科学家那种绝对意义的完全开放的探究活动,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要根据教学时间研究确定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经历最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设计和教学的关键。
  三、确定重点的探究过程和技能
  完整的探究过程一般包含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制订计划、验证假设、收集数据资料、归纳总结、表达交流等环节,这并不等于说每一节课或每一个探究式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情况确定某一个课堂探究活动作为探究过程和技能上的训练重点,可以是探究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探究过程,可以是某项探究技能也可以是某几项探究技能。如教学《月球的未来》,探究过程和技能训练可侧重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而像《风》这样的教学内容,探究过程和技能训练重点则可放在制订计划和收集信息方面。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尤需注重蕴含在探究过程和技能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和方法,顺其自然地将探究的精神和方法落实在教学活动中,而不是刻意纠缠或机械套用探究程序和环节。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才能养成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精神,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
展开
目录

1 关于探究式教学
1.1 如何确定探究的问题?
1.2 如何做好探究式教学设计?
1.3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4 探究就是做实验吗?
1.5 探究时间不够怎么办?
1.6 如何处理探究时出现的意外情况?
1.7 探究式教学要获取准确的科学结论吗?
1.8 所有教学内容都要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吗?

2 关于教学实验
2.1 实验材料从哪里来?
2.2 怎样准备有效的实验器材?
2.3 如何优化实验效果?
2.4 怎样应对实验安全隐患?
2.5 怎样投放实验材料?
2.6 如何处置“五花八门”的实验数据?

3 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1 如何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3.2 如何与其他学科共享资源?
3.3 如何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3.4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吗?
3.5 怎样利用阅读资源?
3.6 怎样开发创新课外科技活动?

4 关于概念教学
4.1 如何了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4.2 概念课有哪些教学环节?
4.3 概念教学也有模式吗?
4.4 怎样“撬动”学生的固有观念?
4.5 怎样强化观察?
4.6 怎样进行思维训练?

5 关于教学组织
5.1 怎样减少学习活动的旁观者?
5.2 如何应对课堂教学失控?
5.3 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5.4 如何利用评价组织教学?
5.5 怎样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5.6 怎样优化科学实验室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