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区域实践
0.00     定价 ¥ 58.00
罗湖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8766287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以下问题:一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怎么分析教材和学情,提炼大概念的路径方法有哪些;二是如何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怎样设计与使用评价量规;三是基于目标与评价任务,怎样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进程;四是单元教学方案的具体设计路径是怎样的,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要突破的困难,也是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相信本书能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帮助教师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以下问题:一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怎么分析教材和学情,提炼大概念的路径方法有哪些;二是如何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怎样设计与使用评价量规;三是基于目标与评价任务,怎样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进程;四是单元教学方案的具体设计路径是怎样的,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要突破的困难,也是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相信本书能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方向,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教研机构的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2017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导向,认真研究各学科的育人功能,为中小学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为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落实与顺利实施积极贡献专业智慧。”

面对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教研机构亟待转型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原主任田慧生提出,教研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从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的转变,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的总体需要转变。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指出,新时期应赋予教研机构职能定位新的内涵:探索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机构;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指导机构;教研机构要在“研究、指导、服务”的基本职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成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和资源建设中心;教研重心必须下移到关注课程的实施层面,其工作重点要转向研究人,特别是对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研究。

基层教研机构作为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如何积极回应,实施教研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威海经济开发区教育系统立足于区域教育现状、着眼于教育改革的前瞻方向,于2014年底确立了“区域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项目研究,启动了区域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践探索,在研究领域上实现了“从教学走向课程”的新跨越。该项目于2017年立项为山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已结题),2019年立项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几年来,项目研究为教师打通了从“课堂”走向“课程”的通道,搭建了国家育人目标在中小学课堂落地的“桥梁”,中小学课堂教学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相关研究成果获威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9年,威海市教育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承办“山东省‘教-学-评一致性’研讨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场观摩会议”,全景展示了经济开发区项目研究整体成果。

第一节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研究背景

一、区域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十几年,我区先后开展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省级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学改革在教学方式变革层面做了大量实践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然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却难以完全走出传统课堂的藩篱,教师很难站在国家育人目标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实施教学,中小学教师不能从根本上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也强烈意识到教学方式变革的深处是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注,“教什么”“为什么教”是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而此时课堂的问题,除去教学管理的因素,单从“教”与“学”的领域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目标定位不准

教师缺乏目标意识,没有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的意识和能力,不能依据目标设计评价和学习活动,导致“学生要去哪里”模糊不清,课堂中出现“唯教材、关注教、忽视学”的现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是无从回答。

(二)学习评价缺位

教师缺乏评价意识,尤其是对课堂过程性评价认识不足,没有依据目标设计评价的能力,不关注学生的“学”,在课堂上习惯按照自己的预设走完教学程序,缺少学情的充分暴露与反馈,对学生是否掌握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极少考虑,更难做到基于学情调整教学。

(二)学习活动呈浅表化

虽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所体现,但是以核心素养目标引领的大任务、大问题驱动的课堂深度学习难以体现,学生学习活动呈碎片化和浅表化,无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位。

(三)三要素一致性欠缺

三要素是指教学目标、评价和活动,三者之间缺少关联、彼此割裂、匹配性差。坦纳夫妇在《学校课程史》中说:“评价不能与目标相匹配,这是课程领域特有的情境。只要这种评价存在着,脱离传统和习惯的活动教学即便是在开始实施之前,也注定会失败。”三要素不一致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上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课程意识,教学视角较低。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是中小学教师有效实施课程的基本原则,是教师专业道德的体现,然而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将课程标准束之高阁,分解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的能力严重不足,教师缺少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技术路线,课程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举步维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根本任务难以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呼唤教师的课程思维,呼唤教师从课程视域、学生视角实施“课程、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所以,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市域及国内研究方向的启示与思考

威海市于2008年启动初中“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2011年提出以“教-学一评一致性”为切入点进行深度推进,将“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变革”层面深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层面,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始尝试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叙写,“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的课程思维开始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但此时教师的课程视角仍然不够突出,还缺乏基于课程标准确立目标的意识及做法,教师分解课程标准的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具有可操作性的路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全面推师的专业进程,我们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相结合式论证分析确立区域的教改项目:一方面充分调研基层学校,厘清当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实;另一方面访名家寻良策,多次征求家领导的意见。2014年,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董绍才院长为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区域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主题研究,并于研究前期,为提升理院领导带领我区中小学教研员与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共了与崔允漷教授的专家团队训学习让我们对“基于课程标准”“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有了全面系统的解,极大地拓宽了教;而且此期间崔允漷教授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也正在全国范围推广。前沿研究让我们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是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而课准反映的是国家教育意志,落实好了课程标准也就达成了国家育人目标。

三、教研员工作职能发展的需求

多年来,区域教研员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站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审视教研工作,缺少“大教研”概念,“散点式、浅表性”的教研基本特征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期待,教研员工作仍以听评课为主的学科教学指导、考试命题设计关注课堂的细节问题,聚集于细微之处,对一线教学改革中的重大理念改革和实践问题思考不够、研究不足,也不能以更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把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求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例如,如何关注好课程实施的研究、引领与指导,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实践智慧和专业支持,使教研工作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课程为中心”,进而实施教研转型升级,已成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破冰之举。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研究综述1

第一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研究背景2

第二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实践历程5

第三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推进策略9

第四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成果与创新14

第五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取得的成效22

第六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研究反思25

第二章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理论基础28

第一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28

第二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35

第三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研制41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再认识41

第二节教学目标的研制与表达48

第三节课程标准的分解54

第四节大概念的提炼66

第五节教材分析80

第六节学情分析95

第七节综合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研制教学目标104

第四章基于目标评价设计116

第一节课程改革呼唤多元的评价

第二节表现性评价设计119

第三节表现性评价的实施

第五章基于目标的学习进程设计175

第一节学习进程设计的意义

第二节学习进程设计的依据

第三节学习进程的设计路径

第六章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212

第一节单元教学方案的意义212

第二节单元教学方案逆向设计的219

第三节单元教学设计的误区与建议

附录246

案例:“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方案246

案例:“水循环”单元教学方案252

案例:“用电的奥秘”单元教学方案258

案例:“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教学方案264

参考资料271

第二节学习进程设计的依据184

第三节学习进程的设计路径195

第六章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方案212

第一节单元教学方案的意义212

第二节单元教学方案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219

第三节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误区与建议241

附录2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