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指南(下)》:
(2)示范的位置、方向要正确。
示范是要让学生观察动作,这就要使全体学生都听得见、看得到。因此,教师的示范不仅要标准,而且要特别注重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面)。
要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性质以及安全的要求来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示范,带领学生练习。如在武术教学中,教授基本动作时,采用横队队形,教师就应站在横队的等边三角形顶点方位示范;如果是复习套路,采用横队集体练习,教师就应站在队伍的左前方带领学生练习。又如短跑的“起跑”教学,就应让学生站在起跑线的两侧观察教师示范,这能使学生的视线始终随教师的示范动作移动。实践证明,这几种位置的示范方法最能让学生便于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
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教师应尽量使示范动作的方向、路线与学生跟做的方向、路线相一致。
一般可采用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等形式。如果教师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选择不当,会使部分学生因看不清完整、正确的连贯性动作而产生错觉,形成错误的技术概念,这就容易失去示范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镜面示范:简单、对称的动作,如广播操、徒手操、器械操等。
★背面示范:动作较复杂,不对称的动作,如武术、街舞,韵律操。
★侧面示范:动作不太复杂,移动的动作,如田径中的跑、跳、投,体操中的支撑跳跃、技巧、双杠、单杠,还有球类运动中的大部分动作。
★正面示范:部分球类项目中的动作,如排球垫球。
教学中应注意:体育课中常常是将多种示范方向结合运用,不能机械地、单一地运用。例如,排球的正面垫球,正面示范是让学生看清手臂夹紧的动作,侧面示范是让学生看清身体重心与插、夹、提的动作。
(3)示范的形式要多样化。
示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重点完整示范、分解示范以及正常速度和放慢速度的示范。如对新教材,教师就应先用正常速度示范一次完整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完整技术结构,再根据该次课内容用慢速度分解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要求等,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初学武术少年拳第一套的教学中,应先用正常速度把整套动作示范一次给学生看,使学生初步了解少年拳第一套的技术动作结构,再根据该次课的任务,进行分解示范教学。
另外,也可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如录像、图解等,以弥补示范不足和增加讲解的实效性。还有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让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然后教师加以分析,必要时教师可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加以对比,这样,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示范与讲解应结合运用。
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感知动作外部形象的基础,而讲解则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
例如,在学习侧手翻时,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感知了动作的外部结构——“侧手翻的动作就像一个大圆形平面板直线向前转动”。然后,通过讲解,提出手脚依次落地要成一条线,翻转时空中的动作要成一个平面,这样学生就能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领会“地上一条线,空中一个面”。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运用,容易使学生领会整个动作规格的要求。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程序,大大缩短学生对侧手翻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完整、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练习效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