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目之所及万物成诗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了解、探索的喜悦。所有的“童言无忌”,所有的“信手涂鸦”,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海德格尔曾说: 人,应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诗意,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随着课程建设的逐步深化,我们聚焦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追问,启动全方位的审美性变革。“宽语文”“慧数学”“活英语”“融科学”“美音乐”“酷美术”“炫体育”七个学科课程群相伴而生。在诗意的课程空间中,校园成为生命成长的旷野,成为走向诗意人生的起点。这一小步一小步的积攒,便是成长路上的诗意与力量,生命自此熠熠生辉。
新港小学的六年时光,孩子们沐浴着旭日的光辉,目之所及,万物成诗: 在桃李园牵着一根线条散步,到鹤鸣轩赴一场音乐盛会,闲坐爱晚亭中邂逅十里春风,徜徉若拙轩里天马行空,沉浸岳麓书院和世界换个方式对话,在采薇堂里踏歌而行,置身芣苢园拥抱世界,于呦呦堂中妙语连珠……携一缕清风,染一指花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春光明媚中起舞。校园如诗,课程如诗。
岁月如歌,不负诗意。《审美性变革: 学校课程的诗意境界》这本书,记录着我们课程审美性变革的足迹,是一段旅程的定格,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启。在这里,再次向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老师致敬,特别感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杨教授深入浅出谈课程,高屋建瓴明思路,字字珠玑,句句殷切,为新小课程的诗意之路指点迷津。时光飞逝,疫情不期而至,一期一会的新小之约却从未缺席,杨教授始终用他的专业与细致,引领着我们追梦的方向。同时,这本书还凝聚着温丽珍、程雄芳、李金胜三位校长及一众编委、各科组成员的心血。也正因此,课程“研”途一路壮歌,一路诗意。
这诗意,如阵阵和煦的春风,吹遍了新港小学的每个角落;如缕缕明媚的春光,照亮了新小师生前进的方向。诗意远方,百步不止。新小人徜徉在课程与诗意之中,静听风吟,笑待花开,追寻共同的教育理想: 旭日东升,逐日行远。目之所及,万物成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