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改革·发展:上海市青浦区沈巷小学教育教学成果集》:
支部从5个方面开展读书活动:
1.组建职工书屋,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2.制定可行措施,为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3.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4.开展专题读书活动,提升专业理论知识;
5.交流读书心得,提供分享收获的平台。
取得的成效如下。
1.人人参与,丰富课余生活。教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广读书,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富有情趣。
2.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学习,不断补充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使自己与时俱进,明确教育动态,保证教学效果。
3.共享智慧,点燃读书激情。同一《行动·改革·发展:上海市青浦区沈巷小学教育教学成果集》,每位老师读出不同的感受,通过交流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大家读书的激情。程叶文老师《平凡小事,从心起航》,于2014年9月荣获青浦区教育局“爱的教育”读书征文三等奖。
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升文化知识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学以致用,整体提高业务水平。本项目荣获2014年青浦区师德师风建设优秀项目提名奖。
(二)实施“党团联动”,提高科研能力
为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学校在职党员大多是条线分管领导和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且科研能力相对较强,而团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学校党支部启动了“党团联动项目推动整体带动”项目。
具体做法如下。
1.每位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梳理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此为切人点,确立一个小课题,制订课题计划,并开展研究。通过讨论和指导确定课题具体研究计划,并按步骤开展相应活动。
2.邀请同学科的一位党员教师一起研究课题。在党员的引导下,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学会研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整合,促进专业发展。
3.形成成果。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适当调整,及时总结,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成果,如论文、课例、研究报告等,并加以交流、推广。
本项目旨在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所从事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课题意识,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流程,为今后独立承担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小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学会研究,在改进、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在近几年的区级课题评选中有5位青年老师的课题被立项为区级一般课题。有多位老师在区2013年和2014年“新课堂实验”论文评比活动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三)成立“春泥”工作室,促进班主任成长
近年来,不少新教师陆续加入班主任队伍中,他们虽有满腔热情,却缺乏经验。学校党支部为了帮助这些新班主任尽快进入角色,从2009年起创立了“春泥”新班主任培训项目。
具体做法如下。
1.周密计划,有效执行。共同讨论,工作室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三年规划和学期计划,每位工作室成员也为自己制订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及每学年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并遵照执行。
2.规范档案,全面学习。为了使新班主任的成长过程有迹可循,工作室要求各成员建立规范自己的个人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为工作室的操作模式提供资料储备。
3.建立制度,交流成长。工作室实行每月例会制度,定点、定时交流经验,每一位成员都把工作室当作研究班队建设、切磋教艺的成长“家园”,在这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