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差异和差异教育 001
第一节 差异与个性差异 / 002
第二节 第二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 / 005
第二章 差异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 009
第一节 差异教育的目的 / 010
第二节 差异教育的价值取向 / 015
第三章 差异教育的理论基础 025
第一节 差异教育的中华文化根基 / 026
第二节 博采众长,科学对话 / 032
第三节 实践中的研究与创新 / 038
第四章 异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 053
第一节 师生关系 / 054
第二节 学习的主体千姿百态 / 059
第三节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 064
第五章 差异教育的原则 073
第一节 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原则 / 074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辩证统一原则 / 078
第三节 扬优与补缺辩证统一原则 / 082
第四节 教与学辩证统一原则 / 085
第五节 适切与超越辩证统一原则 / 089
第六章 差异教育的课程与教育安置 093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094
第二节 差异教育的课程架构 / 098
第三节 教育安置 / 104
第七章 差异教学及课堂模式 113
第一节 教学规律的探讨 / 114
第二节 差异教学策略与方法 / 118
第三节 差异教学的课堂特征 / 124
第四节 差异教学的课堂模式 / 130
第五节 差异教学的辅导与训练 / 142
第八章 基于个性面向全体的育人模式 157
第一节 面向全体,正面引导 / 158
第二节 建章立制,规则教育 / 168
第三节 立足差异,针对指导 / 171
第九章 差异教育的管理与资源 181
第一节 差异教育的变革与管理 / 182
第二节 差异教育的文化与制度 / 189
第三节 对学生的考核与多元评价 / 196
第四节 差异教育资源整合 / 207
第十章 差异教育研究 221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222
第二节 人种学研究 / 225
第三节 个案研究 / 232
第四节 能倾教法相互作用(ATI)研究简介 / 239
参考文献/245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