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深入浅出的育儿理论会为家长带来一场自我洗涤和转变,比如: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对孩子发火训斥,导致孩子出现胆怯自卑、自惭形秽的心理;为孩子立规矩时应该规定你自己而不是孩子;当孩子哭闹时,不应该去转移他的注意力,而要认同理解他说不出来的感受……打破恶性循环,及时补救给孩子的创伤并建立和谐亲子关系,避免将你的童年辐射到孩子身上。 这本书陪孩子都过小学6年的指导书,它涵盖的读者群是从小升初开始到小学毕业的父母。它从案例、案例分析、应对策略三阶段,帮助各种文化层次的父母寻找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错误,然后得到应对策略,扫清与孩子之间的障碍,陪孩子一起长大,徜徉在爱里,彼此守护! 这本书充满了爱与互动,是每个父母都要且想读的书,也是每个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读过的一本书。
关键词:幼小衔接
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案例
暑假里爷爷奶奶时常念叨:“诺诺要上一年级了,不知道能不能适应。”早晨起床,诺诺照例是由奶奶帮着穿衣、洗脸、喂早餐。妈妈说这些事情可以让诺诺自己做,诺诺却依旧喜欢要奶奶帮忙。
白天在家,诺诺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吃零食,对妈妈买回家的一大堆图书,都是翻一翻就丢下了。午睡起床之后,诺诺又打开电视机,美其名曰“动画片时间”,电视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任凭爷爷怎么哄骗都不愿意放下手中的遥控器。晚餐前,妈妈请诺诺帮忙一起端碗拿筷,诺诺噘起小嘴,非常不乐意。
入夜,妈妈着急地和爸爸探讨,诺诺能适应小学生活吗?
案例分析
诺诺妈妈着急是难免的。孩子即将开始小学生活,但在暑假中仍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穿衣、吃饭事事离不开大人,更别提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面对阅读,她还不能静下心来,只是喜欢玩玩具、看电视。在这种状态下进入小学,孩子很难适应正规的学习生活。
家长应该重视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这个环节,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需要逐步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有计划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能力准备和物质准备。 应对方略
在家里,幼儿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由父母等长辈细心照顾,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弱。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必须具有的意识和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小学一节课是40分钟,比幼儿园的课时长。初入小学的新生会觉得学习时间太长,坚持不了。在幼升小的暑假里,家长要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逐步缩短与小学作息制度的差距;让孩子按时作息,不能任由孩子无节制地玩耍、吃喝。在开学前半个月,一定要做好两方面的训练:一是“早起”,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设定提前量,确定每日起床时间;二是“收心”,不再外出旅游,限定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告诉孩子,小学不像幼儿园有生活老师照料生活,上小学后,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还要学会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应具有以下自理能力: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会削铅笔、整理书包,文具用品不乱丢,放在固定的地方。
(2)学会做一些自我服务性的事,会洗脸、洗脚、洗澡、剪指甲,熟练地穿脱衣裤鞋袜。
(3)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如端饭、洗碗、扫地、洗简单的衣物(如红领巾、袜子)。
家长在了解以上内容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训练,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如爱护和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不丢三落四,不乱涂乱画;会按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材料,独立整理好书包。
四、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通过幼儿园的课程学习,孩子已经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具有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一年级的孩子还需要学会做值日,比如开关门窗、擦桌椅、扫地等。
五、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让孩子知道:小学要求严格,上课、考试、做操、升旗等都有纪律,必须遵守;站、坐、走、跑,举手、敬礼等都有规定的姿势,必须学会;学生要有纪律性和时间观念,不能懒散。
老师每天会布置作业、任务给学生,家长要指导孩子如何记住作业、任务,转述学校要求,并认真完成。
六、做好学习文化知识的准备
可以通过增加阅读和听故事的时间,培养孩子静下心来学习的习惯,这是最好的学习准备。有些家长怕孩子学语文、数学有困难,或者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借来一年级课本提前教,这种做法并不妥当。有些新生报到时,已能基本通读第一册语文课本,于是认为自己都会了,上课时不专心,养成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以后较难纠正。
低幼衔接应是平滑曲线,家长要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各种必要准备,让孩子顺利、愉快地进入小学。
P3-7
温馨提示:请使用罗湖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